欢迎书友访问PO文学
首页清和(晋江5.5万收藏) 第271节

第271节

    孟清和没多话,提起茶壶,将茶水注入杯盏之中。
    朱能刚刚在想什么,他自然不好奇,但知道,好奇心杀死猫。猫有九条命,他只有一条,还是安分点好。
    厢房里陷入了沉默,成国公继续喝茶,孟清和继续写信,不是写给沈瑄,而是写给远在北疆的朱高燧。
    说来也奇怪,在一般人看来,朱高燧的性格委实称不上好,却意外的和孟清和投缘。孟清和也感到奇怪,当他意识到时,已经和朱高燧拍着肩膀做朋友了。
    难说这事是好是坏。
    转念一想,反正“宦官之友”,“锦衣卫帮凶”的大戳都盖了,还有必要在乎世人的眼光吗?
    见孟清和提笔写下殿下台鉴字样,开口问道:“贤弟和赵王殿下经常通信?”
    “也非经常。”孟清和写完一页,递给朱能,“是为运送木材到北京一事。建造宫室总要收购木料,有赵王牵头,南边的这笔生意会做得更大。”
    宫殿只是其一,天子迁都,北京的地价都要上涨,建筑材料也会紧缺。毕竟皇帝不可能老哥一个跑北京呆着去,朝廷六部,各司衙门,五军都督府,五城兵马司,护卫京城的官军,迁往北京的家眷,全都算起来,北京肯定要进行大范围改建,无异于一次造城运动。
    皇帝要造宫殿居住,大臣也要起宅子安置家眷。
    北京行部上了正轨,办公场所却一直相对简陋,沈瑄镇守北京时,多住在都司衙门,魏国公到北京练兵,干脆就住在了军营里。
    军汉们可以凑合,士大夫和家眷们却不能凑合。
    文武品级,宗室勋贵,居家宅院,都要按规制建造起来。
    单靠顺天府内的资源绝对不够,辽东的木材不适宜过度砍伐,从南边运送木材,虽然有损耗,但走海运和漕运,通过天津卫屯贮运输,不失为解决办法。
    “依下官的想法,可从安南采料,同时可发安南庶人修筑自广西和云南通往安南东西都大路,更可在边境设立更大的户市。”
    “修路?”
    “对,修路。”孟清和拿起笔,在一张空白的宣纸上简单画出边境轮廓,点出几处重要关卡和安南两都所在,在凭祥和凉山之间画出一个圆圈,墨汁浸染,力透纸背。
    面对这张简陋到极致的舆图,朱能先是眉头紧皱,半晌,猛的一拍桌案,“善!”
    孟清和笑了,他相信,朱能明白了修路背后的含义。
    安南丛林密生,水网交织,明军连战连捷,连克东西两都,已至木丸江。沿途所遇贼军不足惧,艰难的路况却是极大的问题。
    沈瑄打胜仗是一定的,明军攻陷安南也是必然。但是,打了胜仗,如何安排善后事宜,需要慎重考虑。
    无论扶持陈氏上台还是将安南纳入大明版图,这两条路都必须修。
    遇山开山,雨水搭桥。道成通途,他日安南再生乱,明朝发兵,数日可直抵国都。
    “修路,开互市,都可发安南民夫。有大批役夫聚集,沿途定有商业兴起。民夫不足,大军俘虏的贼军也有了用途。”见朱能瞪眼,孟清和咧嘴,“此地气候合宜,水稻可一年三熟,开路之时可从当地圈划购置良田,迁边民种植。为防贼寇骚扰,当派遣军队驻扎,非为占据安南土地,只为保护我大明之民。国公爷以为如何?”
    朱能还能说什么,只能点头,“甚好。”
    “下官有一不情之请,请国公爷应准。”
    “贤弟只管说。”
    “请国公爷将此事上奏天子。”
    “我?”
    朱能吃惊不小。此计若是成了,就是泼天的功劳,就这样推给自己?
    “正是。”孟清和笑道,“下官终究年轻才薄,于朝中并无太深根基,请国公爷体谅。当是许给下官一份人情。”
    朱能抚过下颌,功劳给他,还说是人情,话漂亮,事也漂亮。这般取舍,换成十多年前的自己,也未必能做到。
    “罢,为兄答应便是。朝中有人非议,有为兄在,贤弟自可放心。”
    “下官谢国公爷!”
    朱能笑道,“不提其他,以贤弟同子玉的交情,也当叫某一声兄长才是。”
    孟清和抬头,认真看着朱能。
    只是字面意思,还是另有深意?
    难不成,他同定国公的关系已经这么明显?
    摇摇头,一定是他想多了。
    朱能比孟清和更加老道,孟清和只想着拉他和沈瑄入伙分担压力,他却大笔一挥,特地修书送往大军中,征讨安南的将官,凡官至都指挥,爵位三等伯以上者,有一个算一个,都在奏疏上落款签名。
    吃独食的注定走不远,有功劳大家分,才是成功之道…
    “国公爷深思熟虑,是下官想得不够周到。”
    孟清和汗颜,想在大明官场上拼搏,更上一层楼,还要继续学习。
    三封信陆续从凭祥县衙送出,李庆青同首批召集来的商人也初步达成了共识。
    初时还有些紧张,随着预定好的条件一个又一个抛出,商人们的目光愈发炽热,他却奇异的冷静下来。
    “以盐井为担保,诸位运来的粮食皆可换取等价值的茶叶,丝绸,瓷器和金银。”
    “大令所言可是真的?”
    “自然是真的。”李庆青道,“不拘于稻谷,小麦粟米亦可。但本官有言在先,不得是陈年之粮。”
    “除了粮食,大令可还要其他?”
    “香料,药材,野物,本官同样收购。”李庆青道,“若有良种,价格好说。”
    有商人道:“听闻县衙收购木料,李大令为何不交给我等?”
    “此事已交由各部土官。若诸位想做木料生意,这粮食的生意,本官就要另择他人了。”
    这样的条件,是孟清和提前交代李庆青的。
    因边民和土官还要在此居住,砍伐木材时,自然会有所选择。分散在各地的商人则不然,若是将生意交给他们,其他不论,与边民产生冲突,结果会相当麻烦。
    何况,木材是个长久的买卖,当下,筹集粮食才是紧要。
    大军有缴获,可终究是有备无患。
    就算大军充裕,不需要更多粮食,运回中原地区也能解决部分郡县遭灾缺粮的问题。
    南京户部不缺钱,只缺粮。
    对消息灵通的兴宁伯而言,实在算不上秘密。否则,永乐帝也不会准许他“便宜从事”,只为筹集军粮。
    最终,商人们均选择了粮食买卖,有希望换取铁器的,李庆青派人请示过孟清和,也表示了同意。
    大明的铁器限制外卖,从安南缴获的兵器不在此列。
    明军看不上安南人的刀枪,对临近番邦来说,却是可遇不可求,价高无所谓,数量多就行!
    李庆青带着拟定的契约到了三堂,孟清和一时兴起,拨拉着算盘,大概估算了一下以布帛换取粮食的利润。
    得出一个大致的数字,算珠声停了,眼睛圆了。
    算错了吧?
    朱能凑过来看一眼,眼睛也圆了。
    李庆青伸了一下脖子,不只眼睛圆了,下巴都掉地上了。
    “这还只是布料……”
    李庆青喃喃自语,好似神魂出窍。
    孟清和看看朱能,“要不然,把县衙里的主簿找来再算算?”
    这个利润比例,委实有些惊悚。自己都不敢相信,上奏京城,永乐帝会相信吗?
    万一欺君的帽子扣下来,乐子就大了。
    第一百七十八章 石化的永乐大帝
    永乐五年正月
    随着越来越多的商人聚集到广西,思明府凭祥县近乎成为一个巨大的物资流转中心。
    从安南运回的金银,盐巴,铁器,在这里换成大量的粮食和香料,一部分送往征讨大军,充作军粮。一部分随木料运往南京,或送往海港,装船后,经海路馈送天津卫。
    朱高燧已取得老爹许可,同户部工部一同督造北京城。在他的活动下,送到天津卫的木料大部被朝廷购买,给出的价格相当令人满意。
    户部尚书挺起胸膛,咱不差钱!
    大批的粮食也解决了朝廷的燃眉之急,部分州县遭灾缺粮的情况得以缓解,户部不必捏着鼻子将府库里的粮种充作灾粮发放。
    得知粮食是兴宁伯从商人手中换取,以往看孟清和不顺眼的文官们,难得在朝上为他说了几句好话。
    征讨安南的大军水陆并进,接连在木丸江,黄江,鲁江等处追击黎贼,最终在鲁江同黎贼大部相遇。
    安南舟师聚集于江中,五百余艘江船首位相接,舟上贼军击打木抢战鼓,鼓噪之声颇具声势。
    换成临封小国或是被欺负惯了的土司,遇到此景,说不定会吓得掉头逃跑。可惜,同他们交战的是明朝军队,而且是开战以来,始终担任运输任务,无仗可打,憋了一肚子郁气的明军舟师。
    见到如此多的安南江舟列于江中,舟师上下顿时眼睛亮了。
    对舟师而言,江中的不是敌人,而是明晃晃的战功!
    数数江舟数量,估算一下人头,自都督柳升以下,嘴巴全都咧到了耳根。
    “都督,请示总戎,进攻吧!”
    柳都督麾下同知,佥事,千户,百户,各个摩拳擦掌,恨不能马上率领麾下儿郎冲过去。甚至连文吏也是眼睛发红,鼻孔喷气。
    战功就在眼前,容不得他们不激动。
    如此渴望战斗,并非舟师上下均为狂热的好战分子,实在是被陆上的战斗刺激到了。眼睁睁看着同袍列阵杀敌,几刀就能升一级,更能凭借战功获取钱钞粮食布帛,不眼红才怪。
    发展到后来,再见贼军,周师上下本能的数人头,换算战功,继而咬牙。
    舟师可以陆战,且战斗力未必弱于卫所边军。柳都督曾主动请战,却被沈瑄无情驳回。理由很明确,舟师是以水战为主,陆战未免大材小用。
    “舟师可陆战,卫所边军却不习水战。陛下令柳都督至此,当有大用。”
    靖难中,燕军过长江,遇上南军的舟师,仗打得相当辛苦。哪怕最后赢了,从将官到士卒,回忆起当时情形,也是心有余悸。
    挥刀子砍人不怕,被人砍也不怕,晕船太糟心。
    经过一段时日,征讨安南的边军多少习惯了乘坐江舟,可仍有部分边军上船就脸色发白,若在水上作战,恐怕会吃亏。
    对比之下,明军舟师的重要性不必多言。


同类推荐: 慕山与清梧gl总监她怎么这样?(gl)优质肉棒攻略系统(np高辣文)心头血(高H、双重生、1v1、HE)(影视同人)勾引深情男主(出轨h)圈养爱意(年龄差师生纯百)黑道之骄纵(futa)失贞(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