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PO文学
首页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910节

第910节

    李芳远放下酒杯,严肃地说:“忘记这件事吧。”
    对方送口信,不留文字,显然是有防备。即便是消息传出去,明廷也不可能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对朵颜卫下手,朝……鲜反而落得一身腥,什么好处也没有。
    李芳远拿起筷子,转而问:“你们可有统算过,来大明京师的使臣队伍有多少人?”
    河仑与金士衡被这个问题给问懵了,来多少人,和咱们有啥关系。
    可国王问话,总还是需要回答。
    河仑默算了一番:“南洋诸藩属国,不是国王带队,就是王子带队,规格大,使团人员众多,加上瓦剌、帖木儿国使团与我们的人,应该有三千人左右。”
    李芳远放下筷子,起身道:“使团三千人,大明竟都安置妥当了,连饭食也没短缺一人,这就是富庶的大明啊!”
    三千人吃喝可不是小数目,尤其是使团队伍,用膳标准不会太低,平摊下来,每个人每日耗费,恐怕都不低于一两钱钞。
    以一两钱钞来算,一日耗费就超三千两钱钞,而这些使团是需要在大明过完国庆才会返回,时间长的一个月,短的也有二十日,左右算一算,没有七八万两钱钞,想要接待好如此规模的使团队伍都不可能,这还没有计算赏赐之物,没有计算使团的其他花销,林林总总,十几万钱钞还是需要的。
    若不是大明富庶,根本无力承办如此盛典!
    河仑这才注意到,原来吃饭这个事也是强大、富庶的象征。
    确实,现在的松京根本没有条件安置好三千人的使团队伍,让他们白吃白喝一个月。
    李芳远看向金士衡:“蒸汽机的事打探的如何了?”
    金士衡摇头:“国子监说,没有皇帝的许可,无权对外开放蒸汽机,大明人对蒸汽机有着极强的保密意识,并没有人可以告诉我们是什么原理,什么构造。”
    李芳远哀叹了一口气:“蒸汽机船你们是见过的,这种船只完全不需要依赖季风与水流,逆风逆水航行不再是问题,若我们可以掌握这门技术,也可在南洋贸易中分一杯羹,可惜……”
    河仑与金士衡没有办法。
    事实上,南洋诸国都想要蒸汽机技术,想要蒸汽机船只,无一例外,都被婉言拒绝,有几个国王甚至拿出女儿准备交换,被国子监一口拒绝。
    活跃的使臣们,见识到了大明帝都的繁华,尤其是今年,大阅兵的消息吸引了许多人口涌入,一时之间,客栈人满为患,房价更是一日一变,甚至有人直接住进了青楼,睡觉享乐两不误……
    众多的人口,催生的是商业的繁茂,是各种营生的火热。
    在摩肩擦踵、人从众的热闹、喧哗中,大明走到了建文九年的除夕。
    朱允炆设宴招待各国使臣、在京藩王,马恩慧设宴招待王妃、诰命夫人,朱文奎则带着弟弟、妹妹陪着太后,与韩夏雨一起逗得太后合不拢嘴。
    焰火腾空,照亮寰宇。
    这一刻,无数人举杯同庆:伟哉大明。
    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阅兵前的安检
    建文十年正月初四,距洪武元年正月初四,整四十年。
    大明开国四十年,风风雨雨四十年,百业兴旺四十年,翘首以待四十年,国力蒸蒸四十年!
    四十年!
    有些人死在了征途之中,有些人死在了四大案之中,有些人死在了贪官污吏手中,有些人死在了不知道什么罪名之中。
    四十年!
    有些人得到了土地,勤劳耕种,不缺衣食;有些人有了孩子,教导有方,走入仕途;有些人接替了老爹或叔伯的班,端起了某一行的铁饭碗,吆喝吆喝地生活着;有些人成了商人,南货北运,北货南下,发财致富。
    四十年岁月,回首各有彼此地唏嘘与感叹。
    无论如何,大明这个巨人已经迈开脚步,一步落下,一个风景。
    大阅兵,盛典在即。
    这一日天还没亮,无数百姓已经在排队等待入场。
    为了确保会场地绝对安全,刘长阁调动了京师及周围安全局人手多达五千人,这批人手中,有三千人分散在了人群之中,两千人负责与一万京军卫合作,维护秩序。
    庞焕、霍邻、薛夏亲自带人把守入口。
    汤不平走了过来,见庞焕、霍邻等人手中拿着长一尺余的木板,不由地微微点头:“匠学院还是办了一件大事。”
    庞焕点头,朝着走过来地汤不平伸出木板,啪得一声,木板就被吸附在了汤不平腰间地刀上,稍用力,将木板取开,赞叹道:“还别说,也就匠学院地那群人能想到用磁石作安检。”
    汤不平看着木板底部,镶嵌着一条磁石,这东西可以吸铁,用作安检是再好不过的事。
    现在是大明朝,想来是不会有人选择青铜器作匕首、短剑,加上磁铁作安检是头一次出现在大明,没有人会预想与防备这一招,如果人群中有私藏武器,完全可以发现。
    汤不平严肃地说:“阅兵盛典,藩王,文臣武将,勋贵子弟,先生耆老、各处使团俱在,是开国以来从未有过之大事,绝不可掉以轻心,务必盘查清楚。前面安检,后面若有人惊慌退走者,你们不需管,自有雄武成、郭纲带人负责跟踪调查。”
    霍邻重重点头:“大阅兵是国事,谁若是敢在今日生出骚乱,惹出麻烦,诛灭三族都是轻的。其他我们并不担忧,只担心阴兵会出来作乱。”
    庞焕指了指远处,说:“郭栾、楚芸他们也来了,若真有阴兵潜入,他们应该能察觉到一些。何况我们在人群中也安排了自己人,一有异动,可不动声色处置。”
    汤不平深吸了一口气,看了看昏暗的天空,距离破晓还有一个时辰,可以安排百姓入场了。
    教场开放。
    百姓沿着一条条临时栅栏围出的通道,有序进入。在进入一段区域后,军士喊话,不允许携带铁器、杀伤性武器、长短针、易燃物、烈酒等带入,若有,则存至军士处,一旦藏匿被发现,严惩不贷。
    过了收缴区域百步,即是安检通道。
    令人震惊的是,竟当真有人携带有匕首、短剑等,被安全局直接摁倒在地,抓了起来,扭送不远处的小黑屋。
    黑屋下挖有深牢,里面刑具齐全,主要负责人是刑罚局的冯谨、邓友、祈宁,这三个是刑罚艺术的佼佼者,他们撬不开的嘴,就没人能撬开了。
    审讯得知,此人是安南人,想要在阅兵大典上刺杀朱允炆,背后并没人指使,但有五个同伙,这边刚问出名字,安全局那边已经抓到了三个送了进来……
    郭栾背着三把刀,目光阴森地看着每一个入场的人,男人,女人,老人,孩子,无论是谁,都逃不过这一双锐利的眼。
    陡然间,郭栾看到一个神色慌乱的中年人,见到自己目光躲闪不说,还换了位置,又看了自己一眼,他开始转身离开。
    郭栾并没有动作,收回目光扫向人群,果然,在暗处还有人看着自己,目光对视过去时,对方连忙闪避。
    一只老鼠,也学会了调虎离山。
    郭栾走向那人,那人匆匆要走,可惜人太多,想要逆人群离开哪里容易,还没走几步,就感觉胸口一疼,两眼发黑,被人扶着走了出去。
    动手的人是林昭雪。
    郭栾回到自己的位置,继续审视。
    楚芸带着一个姐妹,混在人群里,时不时换个位置,查看众人的动作与神态,发现有人在听到军士警告,不允许携带武器时,手不时放在腰后,神色有些凝重,楚芸便绕至其身后,一个踉跄扑了过去。
    对方连忙回转身看向楚芸,楚芸不断抱歉,在对方转身之后,楚芸便对一旁巡查的军士打了个手势,在此人刚刚经过收缴区域时,军士围了上来,从其身上搜出匕首,对周围百姓展示一番,然后命人带走。
    刘长阁面色有些凝重,大阅兵造势提前太久,吸引了无数人前来,这些人中,绝大部分都是善良的百姓,但也有些是不怀好意的,安南、帖木儿国被俘虏的奴隶,一些人从矿山里逃了出来,听到消息竟打算刺杀起朱允炆。
    还有一些亡命之徒,被一些不满于朝廷一条鞭法的地主收买,竟也送到了京师准备闹事。这些都是小事,散兵游勇,不成事,真正让刘长阁担忧的还是阴兵!
    就目前的盘查来看,没有发现阴兵潜入,可正是没有发现,才令人不安。
    按照安全局的预测,古今势力、阴兵组织很可能不会放弃如此机会,公然袭杀建文皇帝。尤其是潜在暗处的杨五山,此人手握小佛母、白莲教与阴兵,敢刺杀太子朱文奎,自然不缺少胆量刺杀朱文奎他爹。
    还有始终没有线索的棋手,这个被刘寡妇等人称之为第一智囊的家伙始终没有浮出水面,会不会在大阅兵上布置一盘棋,让建文皇帝当着各国使臣的面丢了颜面!
    刘长阁看着天色开始亮起来,庞焕、霍邻、汤不平、郭栾等人都没有发现,不由地变得更是凝重。
    古今当真会放弃如此机会吗?
    太阳终跳了出来,挥舞着红色的彩带,晕染了东方。温和的光柔柔得铺在人身上,给人一种舒坦惬意的感觉。
    教场内广场,已是人声鼎沸,乌泱泱的无数人。
    按不完全统计,至少已涌入了三十万人,而在通道处,依旧有无数人正在排队进入。
    巨大人流涌入,考验着教场内的安置与秩序,好在为了安全,广场分了区,每个区又分了若干板块,实现了人群的切分,甚至在每个区域的南侧,都安置了热水处、厕所,以供百姓使用。
    有安全局、京军卫维持秩序,整个广场显得井然有序,百姓们也期待不已,纷纷站在队伍里,等待着开国四十年大阅兵。
    朱棣、徐辉祖、铁铉等人在西侧的军营中,威严地检查着阅兵方阵,无论是军士着装,还是军士状态,都需仔细检查。
    有些人经过四个多月的训练,有些后来者则经过了两个多月的训练,无论长短,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为了这一刻的荣光。
    五十个方阵,每个方阵三百五十二人,合计一万七千六百人。
    为了这一天,短短几个月中,这些军士的脚已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号称十年不坏的鞋子,被磨坏了三四双!
    为了实现阵列威严,动作整齐划一,这些军士每日只能两个半时辰,没日没夜训练,万千疲惫与磨砺之下,形成一个个动作的肌肉记忆。
    威武的军士,穿着崭新威严的军装,佩戴着镶嵌了大明国徽的军帽,一个个目光炯炯有神,犀利中透着凶光,精神饱满,随时准备接受帝王的检阅。
    朱棣看着众军士,满意地点了点头,站至高处喊道:“你们记住,开国四十年大阅兵,你们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大明王朝的尊严,关系着军人的威严,你们的精神面貌将会被诸多藩属国、外国使臣看在眼中,他们将通过你们了解大明的军人!”
    “这一次检阅,你们务必拿出力拔山河、气贯长虹的状态,拿出征战沙场,保家卫国的勇气,拿出一人当关,万夫莫开,阻我者死的气势!让藩属外夷,让大明百姓,见识到你们真正的强大,让大明帝王,检阅你们!现在,最后一次检查!”
    军士气沉丹田,如雷答应:“领命!”
    大明皇宫。
    内侍提醒朱允炆启程前往小教场,朱允炆身着衮服,带着太子离开皇宫。而在这之前,太后、皇后、宁妃等已先一步抵达小教场的偏楼中,一干王妃、诰命夫人也将观看这一场开国盛典。
    在礼官的引导下,chao鲜国王李芳远第一个进入观礼台内广场,随后是占城国王、暹罗国王……瓦剌首领、帖木儿国使臣,之后是旧港宣慰使、西南土司宣慰使、土官、建州女真首领、海西女真首领、乌斯藏尚师、第悉、朵颜卫首领、福余卫首领……
    举国大典,在这一刻开始展露出盛世的光。
    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曹国公府的改变
    周述与周孟简站在人潮之中,一脸肃穆地看向北面的观礼台。
    观礼台如同一座城墙,即有雕龙飞凤的城楼,也有防御地垛口。每一个垛口中,都插着一面小型地日月旗,每间隔两个垛口,就有一个巨大的鼓,有军士站在两侧。
    观礼台正中央地外墙上,悬挂着一枚大型地威严国徽。收回目光,在百姓聚集地广场前方,有一根长长的铁杆,铁杆上挂着两根绳索,此时铁杆的顶端,空无一物。
    周孟简看着观礼台,对一旁的周述说:“阅兵大典,诸邦来贺,可谓是激动人心,你我兄弟能在此见证,也算是没有遗憾了。”
    周述瞥了一眼周孟简,背负双手:“你这没遗憾未免也太随意了些,这大典值得期待,可未来更值得期待。依我说,你还是将工部的差事给下了,跟着我去国子监教书为上,那里才是大有可为之地。”
    周孟简嘿嘿一笑,挠了挠手面:“非是我不愿去国子监,而是兴修水利耽误不得。凤阳府大修水利,百姓日渐好过。听中都留守刘芳英带来的消息,今年冬日,凤阳唱戏乞讨南下之人,仅只有零星点点,不过千人。比起前些年空城,数万人南下乞讨,可谓改变巨大。说到底,水利是农桑之本,我愿留在工部,做点实事。”
    周述深深看着周孟简,这个比自己小一点点的弟弟,变得更有主见、更有担当了。
    当年朝廷举债大修凤阳水利,如今取得了巨大成效。洪不绝产,旱不绝收,凤阳百姓终于有了存粮,日子能过下去了。
    可凤阳府只是南直隶的一个府而已,还有许多地方水利没有跟上。
    周述想到什么,说:“我听闻前些日子,夏尚书竟然给工部拨了两百万两钱钞,专用水利事宜,这是真是假?”
    周孟简眯着眼,脸上堆满笑意:“是真的,工部已经商议决定,先打造山东青州府的水利。”
    周述皱了皱眉,叹息道:“青州府啊,可惜了。”
    周孟简没有表态,周述口中的可惜,指的是黄子澄,这个家伙在青州府尸位素餐,多年不办事,在同僚几次提醒,吏部几次警告,皇上两次机会下,他都没半点作为,导致青州府百姓困顿不已。在周孟简看来,黄子澄除了是东宫旧官外,就没什么可取之处,被发配西疆也是他活该。
    周述低声说:“你若去青州府,可要小心点。白莲教在那里根深蒂固,万一再出一个白莲佛母、圣女……”


同类推荐: 梵行穿书之欲欲仙途(NP)女配她只想上床(快穿)顶级暴徒碎玉成欢(np)快穿之渣女翻车纪事[H][快穿]与魔女的交易(快穿)插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