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迟略一回想,应该是在梅花网总部的隔壁。
之前查过的路线导航同时展现在脑海里。
【换乘三次地铁,步行20分钟以上,总路程将近两小时。】
谭迟:“太远了,你自己去吧。”
唐甘兰瞪眼:“是你请客!”
“吃完账单拍照,我发你红包。”谭迟随手就要关门。
“等等!”唐甘兰一把按住门板,清了清嗓子,“我今天还叫了言哥。”
谭迟猝然抬眼。
唐甘兰挑眉:“言哥说他今天的工作六点就可以结束,正好赶上晚饭。怎么样,去不去?”
谭迟咬牙:“去。”
唐甘兰笑了。
十分钟后,谭迟跟着唐甘兰走到了小区门口,四下望了望,有些纳闷。
“小周呢?”
“他今天休息。”
“车呢?”
“保养去了。”
“那怎么去?”
“坐地铁。这个时间打不到出租。” 唐甘兰举起手机导航,“这边,五分钟就到地铁站。”
谭迟看了一眼手机的时间——17:05。
唐甘兰已经大跨步走了出去。
谭迟叹气,默默跟上。
“唐老师,您来蓟京多久了?”
“快一年了。”
“您坐过地铁吗?”
“当然坐过,我还有月票呢。蓟京地铁又新又快又漂亮,比国外那些又老又旧的地铁好多了。”
“你在工作日的上下班时间坐过地铁吗?”
唐甘兰一怔,回头:“怎么了?”
“有个词,叫做晚高峰。”
“啊?”
*
蓟京,天朝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国际性大都市,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如果算上外地旅游外来打工邻邦友人的话,呃……
市内下辖16区,地域广阔,交通系统四通八达。但由于众所周知的人口基数原因,堵车是最常见的城市风景,因此,蓟京的网络小名又叫“首堵”。
又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要想在蓟京买车,必须过五关斩六将最后还要拼人品摇号,一两年摇不上是正常,三五年摇不上是常态,全家老小齐动员考驾照提高几率也只是望梅止渴。
综上所述,地铁就成了无数赤贫社畜的交通首选。
晨曦第一缕阳光洒下的时候,忙碌的工作狗们已经钻到地下幽深的隧道里,那里没有阳光和蓝天,只有手机里的一方净土。奔走在换乘的线路上,永远看不到前路和退路,因为无数人在簇拥着你向前、不断向前。
早晨,乘着地铁从城东到城西,夜晚,再乘坐地铁从城南到城北,偶尔抬头,见到的也都是一张张同样疲惫的脸,或者木然的后脑勺。
一个庞大的地下交通系统,就这样每天运载着无数人的梦想和现实奔腾不息,形成了这个城市的生命脉络。
早高峰和晚高峰,就是这个脉络中的定时炸弹。
拥挤、浑浊、憋闷、烦躁,不知道哪一天就会爆发。
有人说,经历过蓟京的早晚高峰还能淡然处之的人,基本就达到了就地飞升的境界。而实际上,每天都有无数人在这个庞大的系统中,在崩溃和佛系两种情绪中变态转换,最终达到忘我的境界。
*
“我——的——妈——呀——”
唐甘兰的声音好像被门挤了,每个字都带着开裂的尾音。
谭迟撩起眼皮看了一眼。
唐甘兰拽着地铁吊环,黑色的口罩起起伏伏,好像一只缺氧的鱼。
谭迟低头刷手机:“不要发出便秘的声音。”
“你不觉得呼吸困难吗?”
“你把口罩帽子摘了,自然就空气新鲜了。”
“不行,我大小也算是个演员,如果被粉丝认出来围观,会造成拥堵的。”
“您多虑了,此时此刻此地,没有人有闲情逸致关心您是哪位名人。”
唐甘兰:“……”
不得不承认,谭迟是对的。
晚高峰的地铁就像一个鲱鱼罐头,车厢被形形色色的男女老少塞得一丝缝隙都不留,放眼看去,除了脑袋就是后脑勺,所有人都低着头,面无表情盯着手里的移动终端,身形随着车厢晃动的节奏摇摆。别人前一秒呼出来的废气就是下一秒你吸进去的氧气,名副其实的同呼吸同命运。
“大榕树站到了,即将开启左侧车门。”
车门开启,一群人涌了出去,更多的人涌了进来,不可抗的人群念力将谭迟和唐甘兰挤到了车厢正中央。
车门关闭,隆隆隆继续前行。
唐甘兰撞了一下谭迟:“喂!”
谭迟抬眼:“嘛?”
“你看那个姑娘!”唐甘兰目光飞出了一个箭头。
大约一米开外,一个身高一米五左右的姑娘因为够不到扶手,所以用一个皮搋子吸在车厢顶充当受力点,以便保持身体平衡。
“哦。地铁神器。”谭迟收回目光。
唐甘兰:“牛!”
“让让。”格子衫的上班族从身后挤了过去,沉重的电脑包险些砸到谭迟的脑袋。
谭迟只觉肩膀被人搂住向前一压,脑门一热,撞在了一个温突突的胸口上。
地铁的冷气中混杂着各种各样的味道,迪奥的香水、六神花露水、消化了一半的韭菜包子、西瓜味的口香糖、难以忍受的狐臭、湿哒哒的汗,可其中最清楚的,却是一股淡淡的牛奶味儿,和清爽的香皂味纠缠在一起,缠缠绵绵到天涯。
第107页
同类推荐:
狗男人、
秩序之外(骨科 1V1)、
见异思迁(NPH)、
食髓知味(姐弟骨科,1v1)、
白羊(校园1v1)、
光影沉浮(1V1h 青梅竹马强取豪夺)、
失火(换妻)、
黑玫瑰【母子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