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他们下水的时候还会携带声呐设备,敖沐阳对这些东西不了解,郑松林和俞新波接触的比较多,就给他讲解了一下。
多波束、旁侧声呐、浅地层和深海GPS,这些都是水下探测扫描非常专业的工具,敖沐阳还是第一次接触,这让他有些尴尬,他可是潜水组的组长呢。
不过郑松林和俞新波两人并没有因此小看他,昨天敖沐阳帮两人出头,敢于跟老卢一伙硬碰硬,这已经赢得了他们的尊重。
黑烟囱又被叫做深海热泉,因为它们所处位置都在海洋极深水域,最早发现的黑烟囱就是位于一处海沟中。
他们要探索的黑烟囱算是浅的了,水深只有二百八十多米,可以由专业潜水员进行深潜面对面式工作。
敖沐阳先自己下水,按照计划,他要潜入黑烟囱周围的安全地带,然后砸下地钩,绑上绳子,这样后面的人再下水,可以顺着绳子往下潜。
入水之后他先适应了一下水温,然后露出水面伸出大拇指表示一切正常,深潜服很笨重,要完成这些简单的工作并不容易。
接到他的信号,郑松林两人回以OK手势,然后敖沐阳正式下潜。
他扫视四周并往下俯瞰,发现这边海里的资源还挺丰沛,有带鱼、有海鲈鱼、有鲳鱼,都是鱼群,或大或小,或静或动。
这倒是容易理解,自从十多年前在这里发现了海底热泉后,国家海洋局就把周边海域给保护了起来,普通船舶是不准进入这片海域的,所以水下资源没遭遇破坏性的捕捞,鱼群还算多一些。
第1405章 砗磲的防御
他继续往下潜,一直接近海底依然能发现鱼虾蟹,在广袤的海洋里这是比较罕见的,一般到了水下四五十米就没有什么资源了,因为这里一片漆黑,对生物来说缺少食物。
黑烟囱海域不一样,喷薄而出的热液富含矿物质,导致整片海域的矿物质含量都比周边海域更高,孕育了大量的微生物和浮游生物。
以微生物和浮游生物为核心,几条食物链就出现了,食物链构成了生态圈,虽然物种不多,但好歹总归是有的。
到了海底,场景为之一变,敖沐阳放眼看向热泉地带,看到了这片海域中最丰富的生命群:
海底生活着众多的蠕虫,这些蠕虫个头不一,好像白色蚯蚓,看起来没有眼睛没有嘴巴,没有头也没有尾巴。
沈知福给敖沐阳介绍过,这些蠕虫是热泉周围的特殊生命,它们拥有丰富的血红蛋白,因此可以在这种极度缺氧的环境中呼吸,它们以硫化物为食,没有天敌,生活的很舒适。
往外一些的位置有海蟹和海蚌,这里的海蚌个头都很大,起码有三十厘米的直径,有的直径甚至能达到一米,它们不算是普通海蚌,而是深海砗磲。
这些海蚌和砗磲中富含细菌,细菌可以固化硫化物为生,它们又以细菌吸引来的浮游生物为生,历经天长地久,长到了如今的个头。
五个黑烟囱相隔不远,彼此之间最多隔着一公里,这样它们凑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片生命绿洲,海底很罕见的生命绿洲。
敖沐阳潜水多年,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情景,让他颇感新奇。
另外他也看到了沈知福和老卢口中的那座沉船,船体已经破碎成了几大块,它们分散在两座黑烟囱中间位置,上面爬着蠕虫,看起来有些恶心。
他围绕着边缘处的一座黑烟囱转悠了一圈,确定这周围的温度、热度没问题,便砸下了地钩,将绑在腰上的绳子固定了上去。
依靠声呐设备,他给科研组发出了信号,科研组也给他回了信号,郑松林和俞新波马上就要循着绳子潜下来。
俞新波带着两个水下相机,下来以后就缓慢伸手,递给了他一个。
这样的深度下,干什么都是慢动作,无他,水压太大,他们身上的设备重量也太大,足足有五十多公斤。
敖沐阳感受不到水压,五十公斤的重量对他来说也不算什么事,相对郑松林和俞新波,他的动作要自如很多,拿过相机后试探着在进入热泉影响地带开始拍照。
看着他灵活的在海底游动,俞新波两只眼睛瞪的很大,还有这样的操作?
郑松林的注意力却被热泉四周的生命绿洲给吸引住了,他惊讶的问道:卧槽,这比资料上的介绍还夸张,这么多大贝?这是砗磲吧?rdquo;
先前在四周巡视海底环境的时候,敖沐阳已经确认过了,那些个头巨大的贝类就是砗磲,它们长得壳质厚重,外壳粗糙,内壳洁白如玉,壳缘像两排牙齿似的咬合着,是中国海内比较常见的扇砗磲。
俞新波把相机交给敖沐阳后,他也去观看砗磲了,砗磲生活位置在黑烟囱海域的外围,这里温度适宜,他们又穿着深潜服,所以不担心身体会受到损伤。
看到俞新波靠近,郑松林招手道:小波你来我这里,这个砗磲里面黄橙橙的是什么?是不是黄珍珠呀?rdquo;
俞新波的声音在通讯频道里响起:什么黄珍珠,你想的倒好,肯定是虫黄藻,砗磲外套膜里有大量的虫黄藻,虫黄藻可以借助砗磲膜内玻璃体聚光,然后大量繁殖,它们寄生在砗磲体内,砗磲又可以将之作为自身养分,二者是互利共生的mdash;mdash;卧槽,这真是珍珠呀?rdquo;
砗磲里面有珍珠出产,理论上说,海底所有贝类都有珍珠出产,不过珍珠贝的产量最高,产出的质量也好。
第1682页
同类推荐:
梵行、
穿书之欲欲仙途(NP)、
女配她只想上床(快穿)、
顶级暴徒、
碎玉成欢(np)、
快穿之渣女翻车纪事[H]、
[快穿]与魔女的交易、
(快穿)插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