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实验室的老么蹲下来,哼哧哼哧的在本子上,纵向标注“1、2、3、4、5……”
蒋同化郑重的翻页。
“看过。”凑在他脑袋旁边的研究员迅速抢答。
蒋同化再翻页。
“看过。”旁边的旁边的研究员抢答成功。
蒋同化继续翻页。
“看过。”
“看过。”
“看过!”
或许是补选的原因,大家都认真了起来,前面十几页是飞快的卷了过去。
蒋同化面露欣喜,这里许多方法,他也都是见过的。
他的实验室本来就是做医药相关研究的,药效学的各种实验方法,不说是烂熟于心,起码都是要知道的,尤其是年纪稍大一点的研究员,早些年条件不具备,都只能做理论研究,什么是理论研究?无非就是看书和写书罢了,纸张和墨水毕竟是便宜的,因此,他们认得的实验方法是非常多的,许多常见的甚至不用查书,自己都能背下来。
事实上,到85年中,做理论研究依然是研究所的主流,在人均研究经费不到1000美元的年代里,研究所也只能集中力量办小事,分配不到小事的,就只能看书熬岁月。
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就将岁月熬干在了各种研究所里。如果有充足的经费,像是欧洲或者美国那样,这些学者不一定会成名成家,甚至不一定能做出令人记忆深刻的工作,但他们的人生,一定会色彩斑斓,他们的成果,也一定是有所价值的。
总不至于,默默的,默默的消失在历史的小溪中,连一朵水花都没有。
沙沙的翻书声,渐渐的慢了下来。
总共400页的书籍,翻到一多半以后,还能确定无疑的说“见过”的学者就少了。
好在常用药效学方法,真的是常用药效学方法,几个人挤在一个屋子里,热出了一身汗,总算是将这部分看过去了。
“第三部分,最新药效学方法了。”蒋同化笑了笑,鼓励众人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原创方法,咱们再接再厉,全部看过去,也可以写一篇文章评论一下嘛。”
房间里的人都笑了出声。
做实验写论文是文章,对论文和书籍的评论也是文章,根据级别和重要性的不同,《自然》和《科学》上面也是有此类文章的。
蒋同化心想,要是能这样露头一番,也是不错。
当然,这得杨锐配合才行。
蒋同化这么想,心中不免满怀期待,如果真是一个原创法都没有的《实验方法》,用来攻击杨锐可是方便了。
就是有原创方法,数量少也可以用来攻击。
甚至,直接攻击原创方法的质量也不错。
蒋同化有些开心的翻页,等了一会,才低头阅读。
“看过。”
“看过。”
“看过!”
前面几页,比之前还迅速的翻了过去。
蒋同化嘴角都忍不住溢出了笑容,等了一会,手都忍不住要翻页了,才下意识的去看旁边写着编号的本子。
咦,没人打钩?
第900章 张扬
蒋同化又等了两分钟,仍然没有人在本子上自信打钩。
蒋同化不由扭动一下,将挨着自己的脑袋挤开,直起腰来,问:“没人看过这个46项?”
“查一下吧。”他的实验室副手张泽宇就是研究药物反应的,此事小声道:“我印象里应该是看过的,但是得查一下才能确定。”
“其他人呢?”蒋同化向四周看看。
药效学实验方法在他的实验室里是常用的实验方法,虽然说一个人掌握所有不太可能,但大家集合起来看过绝大多数实验方法,还是非常现实的要求,否则,实验方法都不能完全掌握,做实验不是扯淡?
然而,并没有人回答蒋同化的问题。
“把老黄和张广路叫过来。”蒋同化喊到的两个人,都是研究所里有名的智多星,以博闻强记而闻名。
北京的研究所里,博闻强记的学者多如牛毛,张广路比较有名的事迹是将圆周率背到了5000位。五千个数字读一遍都要半个钟头,他背一遍用的时间更短。尽管距离世界纪录还远的很,但在学术界,有这么一项出众的业余爱好的人还是很厉害的。
张广路和老黄一会儿就过来了,仔细的看了蒋同化手里的书,张广路立即表示见过。
蒋同化有点不放心,在本子上打了个问号,道:“张泽宇去查了,小张你去帮帮忙。”
张广路立即答应了一声,跑了出去。
没多长时间,张泽宇和张广路就带着一本期刊返回。
张泽宇笑道:“还好有广路帮我,幸不辱命。是今年新出的一篇论文里的,英国牛津大学的班森教授写的。”
“我看看。”蒋同化将期刊拿过来浏览了一遍,高兴的道:“广路记性好,泽宇记性也好,难得看的书也比较多。好,这条我就划掉了。”
蒋同化将本子上的问号改掉,振奋的道:“泽宇,广路,一起来,咱们继续看,看完了,好好写篇文章,一起署名。”
“好。”张泽宇笑呵呵的。如果能用杨锐踩脚,高度可就厉害了。
张广路不爱说话,只将脑袋塞进了桌子上空。
杨锐的《药效学实验方法》的上空,比希斯罗机场的空中还要拥堵。
第1456页
同类推荐:
梵行、
穿书之欲欲仙途(NP)、
女配她只想上床(快穿)、
顶级暴徒、
碎玉成欢(np)、
快穿之渣女翻车纪事[H]、
[快穿]与魔女的交易、
(快穿)插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