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找了谁?”王阳华又问。
“没人了,我是想,先把咱兄弟几个聚起来。咱们也学这个委员会的制度,弄个协会的常委会,得和后面再来的分开,对不对?”秦翰池本人是很有魅力的,他的建议更是引起了几个人的兴趣。
不管是秦翰池的京西制药总厂,还是王阳华和孟星河所在的企业,都是实打实的国企。到了他们这样的年纪,除非是转入政府,否则,基本就没什么上升途径了。
但要说转入政府,他们其实又是不愿意的。
国企就是一个独立王国,如果是一家数千人规模的国企,那它掌握的资源和资产,要比普通的县市还要大。
事实上,数千人规模的企业,若是放在地方上,条件比中西部的大部分县城都要好的多,就像是西堡肉联厂的厂区,要比西堡镇好的多的多。
所以,王阳华等人要转入政府,而且要得到比现在更大的权利,掌握更多的资源,基本是不可能的。
与其从鸡头变成凤尾,他们宁愿继续呆在目前的位置上。
不过,位置不变,若是再能多一些权力和社会地位,又是他们所期望的。
“你弄的药,律博定不会真的有问题吧。”王阳华多问了一句。
秦翰池却没有丝毫的不高兴,很乐意的解释道:“这个药不光美国人和德国人在用,它本身就做了好些年,三木公司也是国际化的大公司……”
秦翰池给予了通俗易懂的保证。
王阳华点头道:“我找陈部长问一下,看看他愿不愿意见你。”
其他几个人一下子振奋起来。
与此同时,新一期的《旧金山纪事报》出现在了以加利福尼亚为主的全美各地。
“律博定致死疑云”几个单词,瞬间拔高了《旧金山纪事报》的销量。
讽刺和攻击大型制药公司,在美国媒体界,是属于政治正确的,做媒体的,谁家要是不骂几声制药公司,都别想从制药公司拿到广告,毕竟,这样的媒体没有受众啊。
话虽如此,但攻击和攻击还是不一样的,“致死”对于制药公司,或者说,对任何一家公司来说,都不是小事情。
《旧金山纪事报》的文章,顿时引起了诸多审视的目光,不仅是大众的,更多是同行媒体和制药公司的。
《旧金山纪事报》若是敢信口雌黄,带来的一定是麻烦的诉讼和批判,若非如此,自然意味着大新闻和大动荡。
……
第936章 案例出现
梅奇伟只是记者,而非《旧金山纪事报》的拥有者,因此,他所能做的,就是采访和了解事件,并且尽量将之以文章的形式还原。
杨锐提供给了他一个非常好的素材,而梅奇伟的采访,则让这份素材变的生动起来。
事实上,梅奇伟并没有想到,自己能够获得如此多的素材。
抗心律治疗是近些年大行其道的概念。
一直以来,心脏病都是非常复杂且令人沮丧的疾病。
它不是一种慢性病,而是一系列的病症的综合体,而它的影响范围,几乎遍布全体人类——只要一个人活的足够久,他的心脏或多或少的都会出现问题。
没有人希望自己最重要的零件出现问题,尤其是那些身体机能尚未完全衰退的病人,更是被心脏病折磨的寿命大减,医生和医药公司都致力于寻找一种药物,能够缓解这种状况。
在这个人类已然登上了月球的年代里,似乎理所应当的有这样一种药物出现。
抗心律药物伴随着抗心律理论应用而生。
当梅奇伟在旧金山当地进行采访的时候,他见到了数以千计的抗心律药物的服用者,许多人都表现出了相当的乐观。
毕竟,他们正在服用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药物,大部分人也都接受着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条件,哪怕是非常严重的疾病的患者,在旧金山纪念医院等医疗机构,也能够得到很好的照顾。
病人的家属也认为,他们的亲友得到了很好的照顾。
只看表面,梅奇伟也是这样认为的。
然后,基于杨锐的判断,梅奇伟做了一件事。
他请旧金山本地的调查公司,对律博定在数家医院的使用,进行了调查,并且统计了死亡数字。
结果,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服用律博定的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未服用律博定的患者——由于并不是全面性的调查,调查公司的资质也不足以分辨医疗死亡和正常死亡的区别,这样的调查结果,是不具有法律和学术上的意义的。
但这已经足够梅奇伟,来撰写一篇文章了。
最重要的是,梅奇伟通过采访医生,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现象:
服用了律博定的患者,更加难以抢救!
这个现象极其的重要,在于人们终于找到一种方式,有可能用来区分律博定的副作用。
律博定之所以能够上市,之所以在数百万人服用以后,都没有被证明有问题,就在于它没有一个明显的副作用——心脏病人死于心脏病,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你不能因此而责怪药物。
这就好像一名肾衰竭的病人,在多次的透析以后,仍然死于肾衰竭,这时候,你不能说透析是令患者死亡的原因。
但是,多地出现多名难以抢救的心脏病人,显然不是太正常。
第1510页
同类推荐:
梵行、
穿书之欲欲仙途(NP)、
女配她只想上床(快穿)、
顶级暴徒、
碎玉成欢(np)、
快穿之渣女翻车纪事[H]、
[快穿]与魔女的交易、
(快穿)插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