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璟一走,大殿上再无人敢做仗马之鸣。
稍后,李隆基传下旨意,全国兵马会师扬州城,准备兵发岭南道,并且号召全国勇士积极参与,各个藩国更要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这种规模的动员,自大唐立国以来,也只有太宗皇帝征高句丽的时候有过了,可见李隆基对岭南道非常重视,必欲除之而后快。
公道自在人心,旨意下达,除了一些地痞无赖外,无人参军。倒是有些大唐百姓们偷偷在家里摆起了越王崔耕的牌位,烧香上供。
大家明白,崔耕说是中了大唐朝廷和契丹的计,实际上却是为大唐百姓而死的。
要不然,人家往岭南道的越王府里一躲,享受荣华富贵,能有什么危险?契丹犯境就契丹犯境呗,离着岭南道远着呢,关人家崔耕什么事儿?
唉,这真是苍天无眼,好人不偿命,祸害活千年啊!
与大唐百姓们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各藩国了。
新罗王金重庆还在大唐,马上上表,说李隆基此举顺天应人,堪比黄帝伐蚩尤,尧舜窜四凶。
当然了,他人在大唐,不敢不说吉祥话。但新罗国内也有表示啊,新罗辅政大臣兵部令金宪英,马上上表,要出动新罗仅有的水军,袭扰岭南道,为朝廷分忧。
渤海国既没有水军,也没和岭南道接壤,但是,没关系,他国内有崔耕的神像。
渤海国的主体就是靺鞨族人,想当初崔耕得了靺鞨族的神使之名,渤海国立国之后,不少靺鞨族人供奉崔耕的神像。
出于和崔耕搞好关系的考虑,渤海国的国主乞乞祚荣也没干涉此事。
现在可不成了,乞乞祚荣一声令下,将崔耕的神像全部砸毁,表明与其势不两立之意。
李隆基得到了奏报,非常满意。
突厥人更是积极,表明愿意出兵十万,会同契丹大唐清剿崔耕留在幽州附近的五万大军,要不是契丹担心请神容易送神难,坚决反对,这事儿就成了。
但不管怎么说吧,此事表明突厥也是支持大唐天子滴。
吐蕃国更是够意思。
小赞普尺带珠丹得知此事之后,和大相韦乞力徐尚一商量,马上就起二十万大军,兵分三路,攻打剑南道。
但要说最够意思的,那还得说南诏。
太和城,王宫内。
于诚节猛地一拍大腿,道:“好啊,这个机会,真是千载难逢!传本王的命令,尽起蒙舍诏大军,攻打桂州!哈哈,本王也有机会为我蒙舍诏开疆拓土了,我看他阁罗凤,凭什么和我争!”
“国主,这个不妥吧?”宦官嘉实腊道:“当初先王临去前,给您留下了四条国策。其一,无论任何情况下,都要交好越王。其二,不令照原回蒙崔诏。其三,令玉怜香回蒙崔诏主政。其四,不追究阁罗凤害死先王之罪。您……您……”
于诚节白眼儿一翻,道:“我怎么了?我不就是已经破了两条戒律了吗?反正一个羊也是赶着,俩羊也是牵着,我再破一条又怎么了?”
“可……可是……”
“可是我那老爹,根本就没预料到会出现现在这种情况!那越王崔耕死了啊!他这一死,人们都盯上了岭南道这块肥肉。本王不去取,那就是天赐不取,反受其咎!诶,对了……”
忽然间,于诚节眼前一亮,道:“那崔耕是死了!而先王的意思是,永远跟崔耕交好。现在我攻打桂州,跟这个一点也不矛盾!算不得破戒,算不得破戒,哈哈!”
“呃……国主英明。”
嘉实腊见无法再劝,只得改为奉承。不过,他眼中一股寒光划过,暗暗寻思:于诚节啊,于诚节,你忘恩负义,攻打岭南道,其实对我来说,并不算一件坏事。纵是岭南道奈何不得你,那不是还有……那谁吗?
……
……
简短截说,崔耕活着的时候,震慑大唐朝廷,威临万邦。他这一死可不得了了,天下万国齐伐岭南道,仿佛眨眼间,岭南道就有倾覆之忧!
幽州城外四十里,越王崔耕的大营内。
这一日,来了两个不速之客,正是契丹大将可突于和李可折。
如今大营内暂且主持军务的正是崔耕的义子崔禄山(安禄山),他一见二人,就横眉立目,咬牙切齿,似乎必欲除了二人而后快。
然而,可突于似乎毫无所觉,微微一笑,道“好叫崔将军得知,我们哥俩这次来,其实和你们关系不大,主要是接一个人。”
“谁?”
“固安公主辛曼儿,如今大唐和奚族和亲,少了这位公主算怎么回事儿?实不相瞒,就在明日,我们就把这场婚事操办了。”
啪!
安禄山猛地一拍几案,厉声道;“可突于,你莫欺人太甚!明日就是义父的头七,你们却要敲锣打鼓的成亲,这是视我这五万大军如无物吗?信不信,某尽起大军,和你们拼个鱼死网破!”
“哈哈?鱼死网破么?”可突于眉毛一挑,道:“不好意思啊,你这个威胁,我们契丹还真不怕!倒是崔将军你……敢不敢呢?”
第1411章:万国伐崔氏
同类推荐:
梵行、
穿书之欲欲仙途(NP)、
女配她只想上床(快穿)、
顶级暴徒、
碎玉成欢(np)、
快穿之渣女翻车纪事[H]、
[快穿]与魔女的交易、
穿越到里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