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这是去哪啊?苗然的旁边是一个大娘带着一个小男孩,男孩大概五六岁的样子,虎头虎脑的,有些腼腆的躲在老太太身后,老太太笑呵呵的跟苗然搭话。
回家探亲。苗然抿嘴一笑,再无多言,从出了青山沟,她就进入了谨言慎行状态,能不说话,绝不多说一个字。
一个卧铺六个床位,现在只有她跟貌似祖孙三人,别的人不知道是没到,还是半路上车,苗然把空的搪瓷缸子和用油纸包着的包子茶蛋之类的放在床头边的桌子下,对着老太太假装腼腆的笑了笑,翻出高中数学默默的看起书来。
还没等苗然翻两页,就听到一阵喧闹,两个穿着军装拎着行礼青年你追我打哈哈哈的停在了卧铺的门口,打头的那个看到苗然手里的书,貌似有些不好意思,抓了抓脑袋,对着身后的人呵斥了一句:小点声!
这句话把苗然引得抬头去,看到来人忍不住一笑,一个高瘦,一个矮胖,倒是跟鹿鼎记里的胖瘦头陀有的一拼。
嘿嘿,同志,不好意思打扰到你了。胖子看到苗然抬头,憨厚的一笑,紧接着就开始搭话。
你也是下乡知青吗?是去哪里啊?没准咱们还一道呢!苗然看着他自来熟的坐在了她的铺上,一边问她一边还掏出个苹果撩拔对面的小男孩。
是,回济南探亲。想比对面的老太太,这个胖子和瘦子显然是真坦率的小青年,这个不需要仔细品,一眼就能看得出来,但苗然依旧保持着小心的态度,话少笑容多。
大概是感觉到苗然的防备,高瘦的青年也没顺着胖子跟她搭讪,反而跟对面的老太太聊了起来。
绿皮火车几乎每个小站都要靠停,二十分来分钟后,就到了苗然一直没去过的市里火车站,又上来一个姑娘,也是回乡探亲的知青。
相比苗然,这个姑娘开朗多了,话多嗓门大,很快就跟车厢里的几个人聊到了一块,这姑娘实诚,人家问什么说什么,没一会儿苗然都知道了她叫宋卫红,有三个兄妹,父母是双职工,家是济南下面的一个镇的,一月份才下乡,这次回去是因为母亲病了。
苗然用眼睛瞄了跟宋卫红聊得热火朝天的老太太一眼,她真不想见个人就怀疑,好像自己有被害妄想症似得,可是这个老太太从一开始给她的感觉就很违和,怎么说呢,太慈祥太淡定了些,让人觉得有点虚伪的那种,而从她指甲缝里的泥垢和脏兮兮的耳后来看,又不像以前那种有底蕴的大族出身。
高瘦青年大概也觉得有点不对劲,急忙打住了话题,转而聊起了乡下的风土人情来,老太太也极机敏的跟着说了些乡下的奇闻异事,叫几个年轻人听得津津有味的,于是也不在乎什么破四旧,讲科学不迷信了,一个接一个的说起故事来,轮到苗然的时候,还以为她不会接话,谁知道她竟然接了。
既然大家都说了,我也说一个吧,前一段我们县里抓了几个特务,然后就引起老一辈的念想了,这个故事是村里一个老革命给我们说的。苗然看看一脸天真的宋卫红,心里默默的叹气,不管是不是她小人之心了,提个醒准是没大错。
这个故事啊,要从刚建国那会儿说起苗然细声细气的抻着嗓子,学着当初讲给她挺的那位大爷的声气开始讲述起来。
那是一九五零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崛起后,内忧外患明面上都解决了,其实背地里还是有许多人使坏,那会儿的敌特分子也特别多,苗然说的故事就是其中一则。
一个回家过年的女青年在火车上遇见了一个高大英俊的军人,因为对军人的崇拜,又因为英雄救美的桥段,女青年很快跟军人熟悉起来,热火朝天的聊了一路,双方都有点一见倾心的意思。
等到了下火车的时候,双方便已经交换了联络方式,只等更进一步,出了火车站,军人说得给部队回个电话,报告一下行踪,叫女青年等等他,随后他送她回家。
女青年羞怯的点了点头,站在原地看着两个人的行李,心里乱的跟只小兔子蹦一样,想着到了家门口要不要邀请他进家门,该怎样跟家里人介绍他谁知道一会儿的功夫,军人沮丧的回来,说不能送她回家了,因为部队那边有紧急任务,他得马上原路返回,还自嘲说这次要学大禹过家门而不入了。
女青年很惋惜,但是也知道军人以命令为重,便问他要不要给家里带什么话,她可以帮忙。
军人大喜,急急忙忙的掏出一封信,说刚刚在电话局就想好了,只是不好意思主动张口,毕竟他还没有上门拜访过,倒惹得女青年娇嗔的一笑,回了一句来日方长,两个人便依依作别。
女青年回家住了一晚,总惦记着军人的那封信,想着他过家门而不入,家里多担忧多难过,于是第二天一大早,草草的跟家里人打了招呼,便按着信上的地址找了去。
开门的是一位慈祥的大娘,看着陌生的女青年一脸的诧异,问她找谁,女青年把信拿出来,又说了军人下了火车又马上返回部队的事。
大娘一听是自己儿子找人带的话,急忙邀请女青年进屋,给她倒了水,又详细的问起军人的情况,女青年怕她担忧,尽可能说的详细,说着说着便困了,后面竟然迷糊了过去。
第101页
同类推荐:
梵行、
穿书之欲欲仙途(NP)、
女配她只想上床(快穿)、
顶级暴徒、
碎玉成欢(np)、
快穿之渣女翻车纪事[H]、
穿越到里番世界、
[快穿]与魔女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