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脸上虽没有太大的动容,却亦是久久没有言语。
他在心里默默念叨着长沙王先前那一番话,问道:“老夫跟随殿下,便能救得了世人?”
凌寒说话的声音不大,份量却不低:“本王离京以来,自问做的每一件事,皆无愧于心,无愧于百姓。”
华佗又是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
“老夫只懂得岐黄之术。如今徐州时疫已过,老夫纵然跟随在殿下左右,又能为殿下做些什么呢?”
凌寒喜不自胜,如实道:“先生放心。本王不日后便会启程前往扬州,到了那里,有很多地方还要仰仗先生的医术。”
凌寒一早便将扬州视为大本营的最佳选择。
在历史上,扬州也的的确确是吴国的大本营。
但是,当三国鼎立形成对峙,各自按部就班地发展,吴蜀两国却完全不能与魏国相比,所以诸葛亮才会一次又一次的北伐。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土地收成的缘故。
按道里说,南方气候湿润,农作物一年可以两熟甚至三熟。
反观北方,大多只能一年一熟。
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纵观中国古代的整个历史,都是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的过程。
而在三国时期,北方人口众多,耕地资源丰富。反观南方,尤其是扬州与交州,河网众多,森林遍布。
凌寒固然可以通过高效炼制钢铁,生产大量的铁制农具,并以低税收鼓励农民开垦大量耕地。
可是仍有一个难题是难以克服的。
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一种慢性寄生虫病,广泛分布在南方地区,具有极大的传染性。
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教员的动员下,全国大规模地进行消灭钉螺的行动,才让这项疾病基本从华国消失。
等到自己拿下了扬州,为了让扬州的生产力赶上甚至超过北方的几个大州,那就势必要同血吸虫病进行无比坚决的斗争。
单凭自己从后世借鉴来的经验还未必得够。
如果有华佗算,胜算无疑会增大许多。
凌寒无比诚挚地说:“华神医可愿助我?”
华佗将胡子捋了一遍又一遍,才道:“只要殿下保持此刻的仁心,善待治下百姓,老夫便是做了殿下的一名军医又有何妨?”
凌寒郑重道:“先生的教诲,本王必会铭记于心。若有违背,天下共弃之。”
实际上,除了扬州以外,留下华佗在身边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只是没法宣之于口。
历史上,郭嘉是因病而死。
而孙策,也因为面部中箭,无法愈合,郁结于心导致伤势加重而死。
若是有华佗在,即便事情还是发生了,这两位应当也不会有事了吧。
得到了华佗的效忠,最近便没有其他什么事情需要劳心了。
凌寒回到草云苑,决定好好休息两天,然后再仔细计划一下扬州之行。
时疫爆发之初,孙策曾来过一封书信,说是长沙已然无虞。
凌寒当时回信说,他暂且不必过来,一切等徐州的时疫过去以后再说。
算算日子,孙策现在也该接到徐州的消息了。不知道到时候是会派使者过来,还是亲自过来。
孙策虽然表达了效忠,孙权也送到了自己身边。
可他手底下的诸多文臣武将,皆是江东旧属,对于这样的势力,凌寒认为最好还是给予比较大的自由。
“师弟。”赵云从外面进来道:“我方才接到了一封陈登的书信。”
“你接到的?”凌寒听出了话里的意思,问道:“他是怎么说的?”
赵云道:“信上说,北方时疫严重的青州、兖州等地,百姓们听说了徐州的情况以后,纷纷携家潜逃,希望能在徐州安家。因为先前定下的严格隔离制度,现如今徐州边境有大量百姓逗留。陈登在信里向我建议,希望我劝说师弟,收留这些百姓。”
“这个陈登还真是有意思。”凌寒闻言笑道:“因为臧霸一事的功劳,陈氏一族从前是如何风光,现今便仍是如何风光。可边境流民这件事,他本照常上报就是,现在反倒是写信给你,并给出了建议。看来,陈登是不甘仅止于风光徐州啊!”
赵云忧道:“都说陈氏一族在徐州势力巨大,果然不假。下邳在东海以南,可对于北边的事情,他竟如此消息灵通。”
凌寒深以为然:“不过,他主动告知此事,倒也算有诚心了。”
赵云问道:“师弟打算带他去扬州吗?”
凌寒笑道:“若没有这封书信,我倒有可能带去。正因为他写了这么封信,我才要留他在徐州。”
赵云思索片刻便明白了其中缘由,又问:“那么边境流民呢?”
凌寒毫不犹豫道:“当然要收,全部收下。现今已有了治病的汤药,就不必太过担心了。你等会儿写一封信给琅琊太守,命他在边界处多建几座营地,将前来徐州的流民先隔离于此,三日没有病症,便将他们带回郡城,帮助他们在徐州安家。”
三国时期,尤其到了后期,很多时候打上一仗,就是为了将该地的人口掠夺回去。
人口本身就是极大的财富。
百姓主动来投,固然是因为时疫,可一旦流传出去,会很大地增强各地百姓对于自己的归附之心。
第82页
同类推荐:
梵行、
穿书之欲欲仙途(NP)、
女配她只想上床(快穿)、
顶级暴徒、
碎玉成欢(np)、
快穿之渣女翻车纪事[H]、
[快穿]与魔女的交易、
(快穿)插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