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PO文学
首页清末枭雄 第一百二十二章 扩大商贸区

第一百二十二章 扩大商贸区

    得益于黄宗汉和林哲比较特殊的关系,加上黄宗汉对林哲表现的多有忍让,使得林哲和朝廷一度紧张无比的关系开始缓和。
    林哲也是给了黄宗汉拔给了两万两银子的江海关税银,同时也是没有仗着江苏布政使的帽子而大肆插手江苏政务,他依旧把势力收缩在上海周边地区,根本没有和黄宗汉在整个江苏范围内争夺权力的迹象。
    所以尽管林哲时刻都在准备着积蓄力量造反,清廷也是时刻准备着彻底镇压并剿灭余胜军,但是双方谁都没有撕破脸皮,关系日渐缓和。
    在这种大环境下,清廷开始专注于开厘金,办新军,各地清军开始对太平军进行大规模的反攻,湖北方向,曾国藩率领的湘军以及其他几路清军会兵湖北并大败秦日纲所部,焚毁太平军船只四千余只,太平军西征军残部被迫撤出湖北沿江退却。
    而曾国藩的湘军以及其他清军则是持续追击,目标直指江西九江。
    黄宗汉上任江苏巡抚后,凭借着他从浙江带过来三千抚标以及苏松太地区的其他三千余绿营,再加上部分地方乡勇一共近万人开始反攻常州府,目前正在和吴汝孝麾下的军队在常州府一带频繁激战。
    向荣也是冒险从江南大营继续抽调兵力,又是派遣了八千余人兵力增援镇江方向,并试图收复金坛。
    不过向荣对镇江府几个府县的进攻,黄宗汉对常州府的反攻成效却是不大,人家吴汝孝虽然干不过林哲,在苏州城下损兵折将,但是他镇江以及常州两府拥兵至少三四万以上,而且经过这几个月的磨练,麾下士兵的战斗力虽然依旧不咋地,但是总比最开始的时候好得多。
    面对黄宗汉和向荣的联手夹攻,他硬是给撑了下来,以至于清军和太平军激战月余都没能取得太大的进展,其中几个城市更是多次易手,其中的无锡就在太平军和清军中三易其手。
    双方的来回拉锯导致了镇江、常州两府的百姓几乎被屠杀一空,太平军来了杀一批,清军来了又杀一批,几个月下来这两个府十室九空,部分被双方屠杀,而更多的则是涌向了苏州、松江等府。
    自从吴汝孝从镇江东进以来,大量苏南富绅、百姓为逃难避战而前往上海地区,1854年底的几个月,几乎每个月都数以万计的人口涌向上海地区,导致上海地区的人口爆增。
    其商贸区由于外交、政治上的特殊原因,同时又有着余胜军驻防,更是成为了这些逃难民众的首选居住地,那些从苏州、常州等苏南甚至浙北等地逃亡过来的富商们更是拖家带口之余,还携带着大量的资金一同到来。
    这些富豪之家都是不缺钱的主,虽然不至于和林家这等巨豪之家一样拿出几万两来都不带眨眼,但是让他们掏出几个百两甚至几千两银子购买住宅安家的话还是不成问题了。
    而这也就导致了商贸区开办以来,增长幅度最快的并不是工业或者生丝、茶叶等出口贸易甚至都不是鸦`片进口贸易,而是房地产行业!
    数以十万计的人口涌入上海地区,其中的有钱人竞争购入商贸区内的住宅安家,这让商贸区的房价、地价节节攀升,涨幅短短三个月内超过了十倍之多。
    去年太平军从镇江东进前,商贸区内的一栋高档社区里的西式小洋楼连带庭院售价不过数百两银子,但是如今没有两三千两根本就买不到。
    至于那些沿江地带,随便一块地皮的价格都已经攀升到数千两甚至万两以上,尤其发展较好,汇集了诸多实力洋行商行总部以及商贸区衙门、江海关衙门的原英租界沿江地带,地价已经攀升到了动则数万两的恐怖数字。
    而且即便如此,商贸区内的地皮以及房屋还是供不应求,几乎整个江南地区的富人阶层一股脑逃过来避难,所带来的购买力是惊人无比的。
    而商贸区面积才区区两千亩左右而已,能够建房的土地有限,这地价和房价不被炒到天价才怪呢。
    更关键的是作为商贸区内的最大地主余胜军营务处,毕余同很阴险的一次只卖一点点,一千多亩地除了一开始为了回笼资金抛售了几百亩外,后续的都是隔一段时间抛售一批,到目前为止还拥有大量优质地块。
    比如在靠近洋泾浜西岸的一块沿江地皮,几家湖州跑过来的生丝商行联手出资三万两银子人家毕余同都不肯出手,非要再等等。
    商贸区面积有限,而拥挤过来的人口众多,为了缓解商贸区的土地压力,林哲以权谋私,私下和英法美三国公使商谈了后,主动提出扩大商贸区范围,提出扩大洋人经商、生活的更大范围,但是也向三国公使提出了要求,那就是除了余胜军外,任何军队都不得进入商贸区。
    这一条实际上就是林哲试图把商贸区变成国中之国,并借用洋人的力量把清军、太平军阻挡在商贸区之外。
    当然了这一条也不仅仅针对清军以及太平军,同样还针对各国,英法美三国包括其他任何到华经商的国家,都不得派遣武装兵力进入商贸区内,各国商船、战舰的水兵们需要登岸休整,则每一次都需要向商贸区衙门报备并获得批准,方能以普通外国人的身份上岸,并不得携带枪支、火炮等武器登岸。
    但是英法美三国也要求林哲保障商贸区内各国商人在商贸区的人身以及财权安全保障,以及通商、居住的自由。
    同时在协议之外,也向林哲提出了几个私底下的要求,一个是希望林哲扩大生丝、茶叶等物资的出口量。受到太平天国和清军战争的持续影响,洋商们在上海能够收购到的生丝、茶叶、瓷器等商品非但没有出现随着商贸区的开办而出现大幅度的增长,反而是出现了一定的降低。
    他们要求林哲动用自己的影响力,让更多的商人把各大洋行所需求的物资运输到上海商贸区,以保证各洋商们在上海商贸区采购到充足的货物运回欧洲贩卖。
    另外还希望林哲出面帮他们向朝廷提出英法美三国公使希望获得和中国的高层人士进行面对面的交谈的机会。
    英美等国公使一脸苦巴巴的对林哲说,如今距离南京条约签订已经足足过去了十几年,但是他们依旧未能进入广州这个条约港居住和经商,美国驻华公使从上任到卸任,都没能到两广总督一面。
    前些时候他们北上京师试图直接找朝廷谈判修约,结果被赶了回来,现在只能是找上林哲了。
    林哲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不就是想要想要打开更多的通商港口吗,这事对他又没好处,中国如果只有上海这么一个通商港口,他这个商贸区就能够收获更多的利益,如果通商港口多了对上海商贸区的发展不是一件好事。
    而且这事一个搞不好,很容易就惹得一身骚,一个不小心就得北上卖国贼的头衔,当即就是表示在自己对此无能为力。
    不过人家英法等国对此也不沮丧,无法通过谈判的方式获得修约从而增加通商港口,以扩大贸易规模,那么就通过战争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不过在他们寻思着该找什么借口发动第二次对华战争的时候,他们还是很乐意交好林哲这个当代中国唯一愿意和他们进行直接接触,并且看起来也没把他们当成蛮夷的清廷高官。
    在林哲和英法美三国公使一番谈判后,在咸丰三年腊月二十,临近春节之际以苏州布政使的名义颁布‘上海商贸区补充章程’
    该补充章程把商贸区的范围从两千亩扩大到七千亩,除原有商贸区外,新增苏州河北岸三千余亩土地,商贸区西部大约两千多亩土地。
    另外还有一堆乱七八糟的细节,大体上是对原有的上海商贸区章程的一个补充,比如说规定了各国只能在各大使馆里悬挂国旗,不得在使馆意外的地方悬挂国旗。
    又比如说保障商贸区内华洋民众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除了余胜军外,其余任何军队都不允许进入商贸区,各国来华商船、战舰之水手如需休整,必须先行报备,并获得批准后以普通人的身份进入商贸区内指定范围活动,并且不得携带任何武器。
    又比如说英法美三国在中国都有法外治权,这三国的人在商贸区的犯法行为由商贸区巡警处侦查并抓捕后,是由各国法庭来审理,但是有时候案件同时涉及到洋人和华人,所以商议成立联合法庭,专门审理同时涉及华洋的案件。
    不过依旧严格遵循华人由商贸区审判并处理,英法美三国罪犯由各国派遣法官审判并处理的 原则。
    如此诸多林林总总条款数十条,大多是对原有商贸区章程的一些细节补充,从一定程度削弱了各国在商贸区的特殊权益,商贸区衙门几乎获得了所有一个政府应该有的权力。
    甚至拥有军队,虽然商贸区衙门不能自己组建军队,但是商贸区内只允许余胜军一家驻扎,这无疑等于把余胜军变成商贸区的自有军队。
    商贸区补充章程的签订,不仅仅让林哲对商贸区的掌控力度更加大,同时扩大商贸区的范围对于商贸区的发展而言是极为有利。
    有了充足的土地,商贸区容纳更多的外来移民,才能彻底奠定工业发展的基础,要不然以原来商贸区的区区两千亩土地根本就容纳不了太多的人口,人口不足自然也就谈不上工业发展了。
    而这个过程里,余胜军的营务处依靠政治优势,依靠刀枪威逼等各种方式,从原来的地主手中统一征购了到所有新扩商贸区的土地,使得余胜军成为商贸区实际上的土地拥有者。
    可以预见的未来中,余胜军光光是靠卖地就能够收获不少的军费,而商贸区衙门这边,也能够从频繁的房地产交易收获不菲的税收。
    扩大后的商贸区已经初步具备了发展工业的条件,而下一步林哲就是筹办着鼓励商贸区内的工业发展了!


同类推荐: 梵行穿书之欲欲仙途(NP)女配她只想上床(快穿)顶级暴徒碎玉成欢(np)快穿之渣女翻车纪事[H][快穿]与魔女的交易(快穿)插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