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人边走边聊,走着走着胤祐就停下了脚步,猛地回过头去。
他们身后跟着侍卫和太监,众人见他回头颇有些奇怪,还左右看了看。
胤祐偏头,往他们身后看去,众人也跟着他往后面看。
身后人来人往的,都穿着棉袄,戴着帽子,半张脸遮在厚重的毛领里面,根本看不清谁是谁。
胤祐又回过神去走了几步,忽然转身,径直走向远处的一个人。
那人站在墙角,腋下夹着一卷纸,肩背挺得笔直。他虽然穿着臃肿的棉袄,但从他露在外面的脸颊就不难看出,这个人十分清瘦。
众人见他往回走,也纷纷回过头来。
康熙倒是没有靠近,只眯着眼看他要做什么。
胤祐对那人说:“我记得你,刚才在那个古董店门前,你也在人群中看热闹。”
那人仿佛在听他说话,又仿佛没有,目光只盯着康熙的方向。
还没等胤祐再开口,那人便走上前,在距离康熙几步之遥的地方跪了下来:“罪臣陈梦雷参见皇上。”
康熙大概是一瞬间没有反应过来陈梦雷是谁:“摘下你的帽子。”
那人依言将帽子围脖摘下来,露出全脸。
胤祐一看,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的确很瘦,看着就是那种文人的清减。
康熙又问:“你拿的什么?”
陈梦雷将腋下那卷纸双手举过头顶:“是……是罪臣的诗稿。”
康熙让魏珠去拿过来,他展开来看了一眼,脸上的神情忽然缓和了不少,隧吩咐道:“把人带回行宫去。”
胤祐听他说话就听出来了,他不是奉天府的人,说的也不是东北话,甚至不是北方官话。
他竟然是个南方人,又自称罪臣,那就是被发配到此地的。
虽然胤祐还有些意犹未尽,但是他们出来这么长时间,也该回去了。
康熙回去之后,在清宁宫换了身衣服,第一时间,召见了陈梦雷。
他盯着此人瞧了半晌,越看越觉得眼熟:“你是……”
陈梦雷跪在地上:“罪臣福建闽县人,十三岁中秀才,十九岁中举人,康熙九年,也就是三十岁那年中进士,改庶吉士,后授翰林院编修。”
旁边几位皇子都听呆了,十三岁考中秀才,十九岁中举人,三十岁进士及第,这是什么绝世天才?
他这么一说,康熙就又有了影响:“朕想起来了,你攀附叛贼耿精忠,本是入狱论斩,但当时还在任刑部尚书徐乾学为你求情,改为流放奉天府。”
胤祐听到徐乾学的名字愣了愣,忽然就想到了纳兰和顾贞观曾经营救吴兆骞的事情。
前些年,湖广巡抚张汧爆发贪污案,供出曾向徐乾学、高士奇和陈廷敬三人行贿。
这三个人,对康熙而言,一个比一个重要。最终,康熙还是包庇下三人。
徐乾学被人弹劾,上疏自请“放归田里”,康熙应允,同年高士奇也离开京城。
只有陈廷敬,再次被康熙启用为左都御史。
因为纳兰的关系,胤祐从小听徐乾学的事情,听得太多了。小时候觉得是非黑白一定要分的清清楚楚,随着年龄的增长,却发现,虽然这个人的确有一些经济问题,但总的来说,他身上有一股侠气,总是能在别人危难之时,出手相助。
后来胤祐也看过许多他的诗词文章,也不得不被他的才华所折服。
陈梦雷以头扣地:“皇上,罪臣是冤枉的啊!”
胤祐站在一旁,本来兴趣不大,一听他说自己是冤枉的,立刻竖起了耳朵,准备听故事。
于是,陈梦雷便把当年之事大致说了一遍。
康熙十三年十三月,他回乡省亲,翌年三月,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州举兵造反,又网罗名士,强授官职,胁迫文人跟他一同造反。
陈梦雷遁入寺庙躲避,但耿精忠派人抓了他的父亲,逼他现身,他不得已只能回去做了耿精忠的幕僚,但仍托病拒受印札。
“罪臣当年也是不得已,并非攀附耿精忠叛逆,请皇上明察。”
这要明察也不知道应该从何察起,事情已经过了那么多年,有意攀附也好,被迫谋事也罢,反正三藩之乱已平,陈梦雷流放塞外十多年,也得到了他应有的惩罚。
康熙刚才看了他的诗稿,颇为欣赏,还拿给了三阿哥看。
三阿哥看过之后也是赞不绝口,对此人非常感兴趣。
康熙便决定,将他带回京城。
陈梦雷含冤受辱,在关外十数年,期间父母妻子相继去世,终于有朝一日,能够重返关内。
康熙陪着太皇太后在盛京住了十几日,便起驾回銮,由山海关返京。
三阿哥十分欣赏陈梦雷的才华,时常请他到自己那边讲书,也会了解一些他在丰田的境遇。
胤祐有时候也在旁边听一耳朵,陈梦雷在奉天最主要的生活来源是教书,却也没有停止读书和著述,先后编撰了《周易浅述》、《盛京通志》、《承德县志》、《海城县志》、《盖平县志》等。
正好,这几本著作都在他随身的行李中,三阿哥拿过来研读,胤祐也借了一部回去。
这天他们终于来到了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的山海关。
这里是明长城东部起点,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被前朝认为是“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
--
第645页
同类推荐:
梵行、
穿书之欲欲仙途(NP)、
女配她只想上床(快穿)、
顶级暴徒、
碎玉成欢(np)、
快穿之渣女翻车纪事[H]、
[快穿]与魔女的交易、
(快穿)插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