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PO文学
首页雪中悍刀行 第430节

第430节

    徐凤年笑道:“人在江湖,难免要入乡随俗。”
    徐凤年也不想跟一个同龄人多说这些老气横秋的说教言语,很快转换话题,“匣中四剑,除了当年我见识过的那柄无根天水,三柄新剑都是出自龙岩剑炉?”
    张春霖伸手拍了拍身后剑匣,咧嘴灿烂笑道:“铸自龙岩香炉有两柄,命名为雏兕和僧庐,那座一百二十年不曾开启的水龙吟剑炉也在去年末开工了,剑体剔透如冰雪,剑身且有一丝破坏规矩嫌疑的天然弧度,为了纪念恩公,我斗胆取名叫霜刀,听上去确实不伦不类,让恩公笑话了。”
    距离小镇入口还有两百来步,帐篷林立,越来越寸步难行,尤其是徐凤年还不合时宜牵着马匹,自然惹人白眼,淳朴家风的熏陶,张春霖一向是个知书达理与人为善的年轻人,但是看到恩公与人致歉,年轻理所当然气盛的张春霖仍是有些气不过,只是为恩公感到不值的同时,也时刻告诫自己不要误了恩公的大事。当徐凤年一人一马实在无法穿过人海时,对张春霖说道:“就不送你进小镇了,我还要返回凉州。”
    张春霖又一次脑子不够用地愣在当场,“难道恩公不进去?”
    徐凤年自嘲道:“这个热闹就不凑了,边关战事正急,你应该已经听说我是给拓拔菩萨一路撵到南边去的,当下我得马上赶回去。”
    张春霖欲言又止,从耳根红到脖子,眼神游移不定,显然在天人交战。
    徐凤年好像看破他的心思,洒脱笑道:“如果说你是觉得要报恩才想进入北凉边军,我说心里话,其实不用,一来你们幽燕山庄先后两次赠剑,并不亏欠我什么,再者江湖儿郎江湖老,边关将士边关死,从古至今,都是这么个道理。”
    张春霖正要说话间,前后两拨人如约而至,他们身后是跟徐凤年偶然结识的沈长庚,从小镇走出的三人则是张春霖难得意气相投的朋友,双方地位身份有着天壤之别,气度风范也是差距巨大,所以当那三人站在张春霖身边,怯场的沈长庚站在徐凤年身边,两个圈子,泾渭分明,哪怕那三位年轻俊彦并无半点轻视神色,但跟沈长庚不过短短几步的距离,犹如远在天边。徐凤年对此没有什么唏嘘,江南道报国寺的那次曲水流觞,寒士陈锡亮哪怕与那些族品显赫的名士同席而坐,何尝不是如此?张春霖虽说与那三个同龄人相交莫逆,但是始终没有泄露过徐凤年的身份,讲起那场发生在山庄湖面上的仙人飞剑之争,张春霖只说是遇上了隐姓埋名的剑仙前辈,白发如霜,飞剑无数,地地道道的神仙中人。
    沈长庚扯了扯徐凤年的衣袖,低声道:“你要往北走?要不然顺路带上我?我呢,反正在这里帮不上什么忙,摇旗呐喊都没人要,就想去北凉那边看一看,这一路上,听好些人说北凉王府不但有武库有听潮湖,山后一样有三十块新碑,以前总是只听人骂北凉,今年开春那会儿还听说北凉幽州那边溃败了,连战连败,什么丢盔弃甲啊什么溃不成军啊,总之都给北莽蛮子打到家门口了,这趟来西域,主要是经过西蜀道北部靠近北凉陵州一带,才知道有些事可能不太一样,我开始半信半疑,亲耳听到的不一样,想亲眼看看,要是不幸遇上长驱直入的北莽蛮子,给马蹄踩成肉泥,就算我倒霉。如果万一不是那样的,回到杨露郡,我想说一些别人没说过的话。”
    中原数千江湖人三路浩浩荡荡进入西域,沈长庚这拨人居中,从西蜀道北凉道的边界穿过,黄放佛领头的那一行人走西蜀栈道,最后一拨人则是在鱼龙帮刘妮蓉尽地主之谊地带路下,经过了陵州。
    徐凤年看着神情凝重而真诚的沈长庚,摇头道:“别去了,边境上每天都在死人,没什么好看的,再说北凉关外各地戒备森严,你也走不到凉州最北的虎头城或是葫芦口最南的霞光城。”
    沈长庚挠挠头,转头瞥了眼远处方才那帮属于不打不相识的汉子,“我跟他们随口提了一嘴,说你是北凉当地人,也不知咋的,他们听说有人带路,也非说要去北凉闯荡闯荡,说反正都到西域了,不去北凉就太不像话了,都不好回乡跟人吹嘘自己见过那北凉三十万铁骑。嘿,我这人,就是有吹牛不打草稿的毛病,这会儿是骑虎难下,要不然你把我们带到北凉南部边境就成,之后我们就自己走?”
    徐凤年当然不可能为了他们而拖泥带水,不可能放缓赶赴虎头城的脚步,还是只能摇头,“如果不是现在这个状况,早个一年半年,别说北凉南境,就是带你们去凉州关外看那塞外风景也不是问题。”
    沈长庚也不恼火,拍了一下徐凤年肩头,哈哈笑道:“没事没事,我回去跟他们知会一声。行嘞!就当你欠我一顿酒,咋样?”
    沈长庚转身小跑出十几步,突然转头,问道:“对了,以后要是到了北凉,怎么找你喝酒啊?”
    徐凤年正要说话,张春霖已经望向那个后知后觉的沈长庚,出声笑道:“巧了,我也要很快去凉州,不介意的话,咱们同行?”
    沈长庚有些愕然,试探性问道:“不会麻烦你?”
    张春霖笑容醉人,开怀朗声道:“保管一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如何?!”
    然后张春霖很幸灾乐祸地转头看向三个朋友,“陈正雍,齐退之,蔡永嘉,怎么说,敢不敢按照事先约好的,等这次事了,就跟我去凉州边关?”
    三人中玉树临风意味最浓的陈正雍微笑道:“有何不敢?”
    眉宇间自负神色最重的年轻男子双手环胸,“亲身上阵杀蛮子都敢,凉州会不敢去?那个藩王如果真有过亲自带兵出现在葫芦口的壮举,如果清凉山三十万石碑中有他徐凤年那一块,我齐退之以后给他牵马也无妨!”
    另外一个满身书卷气的儒衫青年笑眯眯道:“胭脂郡的小娘什么的,我最喜欢了。至于打仗嘛,不太喜欢,但也不怕。”
    徐凤年笑着跟他们告辞,牵马离去。
    陈正雍瞥了眼神游万里的张春霖,轻声问道:“谁啊?当时咱们遇上笳鼓台的柳仙子,也没见你这么魂不守舍的。”
    张春霖笑道:“以后你们会知道的。”
    就在徐凤年远离人群翻身上马向北疾驰的时候,不再是一袭紫衣的女子站在高楼顶。
    然后这位女子开口说的话,在这个祥符二年的暮春,传遍天下。
    此时此刻,她负手而立,如同坐北朝南的女子皇帝。
    脚底附近摆放着鲜血淋漓的六颗头颅。
    “有个家伙,刚刚就在你们身边,现在已经偷偷往北而去,如果我没有猜错,他是赶赴北莽百万大军兵临城下的那座虎头城。”
    “这个人,大概是刚刚跟别人从西域北打到西域南,两人捉对厮杀将近一个月,整整一千多里路程,他也没能打赢,所以没脸面见人。”
    “他的对手,叫拓拔菩萨!”
    “我对凉莽大战也不感兴趣,对他对北凉也没什么好感,再说了,我只是那个人嘴里的娘们,上阵杀敌,从来都是男人的事,关我轩辕青锋……关我屁事?!”
    “在场将近四千人,男人有三千七百余人,除了鱼龙帮六十二人,再无一位北凉人。”
    “今年清明节,北凉有个叫清凉山的地方,山后碑林,已经刻上了三万六千八百七十二个名字。而北莽蛮子,在流州,在凉州,在幽州,已经死了将近十万人!”
    说到这里,她将脚底那六颗脑袋一颗一颗踢下屋顶。
    “六个魔头,我轩辕青锋已经宰了,没你们什么事情了。所以我现在只问你们一句话,北凉不过两百万户,就已经死了三万多人,那我们离阳,我们中原,又战死几人,又有几人敢战死?”
    “如果没有记错,我离阳王朝,自永徽末年改制以来,除北凉道以外还有十二道,有六十三州,两百七十余郡。”
    “北莽蛮子足足百万青壮已经就在边境上,我离阳男人何在?”
    小镇内外,死一般沉寂。
    楼顶女子嗤笑一声,异常刺耳。
    终于,一个清脆嗓音在镇内某座客栈重重响起,“靖安道,青州翰林郡,快雪山庄尉迟读泉,在此!愿往边关!”
    楼顶女子仰天大笑,“怪哉!竟是女子啊。”
    然后小镇入口处有人朗声道:“东越道,吴州张春霖愿死于北凉关外!”
    “江南道桃花郡,有我陈正雍!”
    “淮南道竦州齐退之,求死而已!”
    “青州襄樊城蔡永嘉,敢死战边关!”
    有个中气略显不足的嗓音也跟着响起,却也更显得慷慨悲壮,“江南道杨露郡,沈长庚在此!”
    “南疆道,霸州文贤郡,薛滔在此!”
    ……
    一声声,此起彼伏,绵延不绝,好像没有尽头。
    小镇北方的远处,有一骑停马不前,但是他始终没有转身。
    这个胆敢斩龙的年轻人,胆敢与拓拔菩萨转战千里的年轻人,在这一刻,甚至不敢回望。
    西北门户有北凉。
    身后是中原。
    北凉铁骑甲天下。
    矛头朝北,已经整整二十年。
    只是,不是离阳大多数文官眼中的那个中原,真正的中原,何曾少豪气?
    这一骑,开始纵马狂奔。
    第196章 无风也无雨
    离阳在三省六部之外增设六馆,六馆学士大半仍是空悬,但是已经有二十余人陆续入馆,跻身为清贵程度几乎堪比翰林院黄门郎的校书郎,其中有被坦坦翁点评“笔下有神,明朗开阔,最具爽气”的书法后起之秀董巨然,有中书令齐阳龙不惜破例提携的年轻画师黄荃,善画鬼神龙水,这两人又跟十段国手范长后,以及观政边陲归来后、写出了一首被许多京城士林名士推举为可做永徽二十年所有七绝诗压卷之作的榜眼高亭树,并称为诗棋书画分别夺魁的四状元。除此之外,父亲曾是刑部右侍郎的同进士杜鸣,在刑部任职六年籍籍无名,果真一鸣惊人,和卸任多年的父亲共同编写出了总计七卷的《棠荫惊疑集》;宋恪礼进入翰林院没多久,便向朝廷递交了更为煌煌巨著的《祥符郡县志》,内容丰富,且叙事有法,令人叹为观止,传闻皇帝陛下手不释卷到了挑灯夜读的地步,亲笔为其作序。同在翰林院的严池集在内三位黄门郎亦是不同凡响,在齐阳龙姚白峰数位文坛巨擘的提纲挈领下,成功订正儒家十二种经籍,对此极其重视的朝廷很快制成八十一块石碑,立于国子监门口,碑碑衔接,以便天下士子抄录,一时间国子监门外夜夜灯火通明与此同时,朝廷正式颁布钦天监制定的新历,首创各地见食不同的初亏、食甚和复圆推演法,堪称所有历法精密第一。春夏交替时分,离阳皇帝在宫中举办千叟宴,宴请了京城所有古稀之年以上的老人,春秋八国遗民竟然占据半数。
    所有身在太安城的离阳子民,大概都会为如此文风鼎盛的悠扬气象百感交集,以至于不少定居京城多年的年迈西楚遗民慨然落泪,干枯十指颤颤巍巍摘下头顶那离阳朝廷从无禁令的西楚独有文雅冠。
    世人皆知天子之家的龙子龙孙求学之地是勤勉房,但恐怕除了京官很少有人知道就在勤勉房东侧不远处,有祭祀儒家张圣人的祀圣处,此地悬挂有先帝御笔题写的“天地共参”四字匾额,供奉有圣人以及陪祭的亚圣、从圣和历代儒家先贤。此时,年轻的离阳皇帝仰头面向那三尊神位和八座牌位,皇帝身边还站有三人,已是紫衣公卿的陈望,出现过一门两夫子可惜都晚节不保的宋家雏凤宋恪礼,还有一位对京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十分陌生的中年儒士。皇帝轻声开口道:“宋恪礼,你家原本有希望在此地配位两人的,但是你爷爷和你爹都让先帝失望了,事不过三,我不想你让朕再失望一次。”
    宋恪礼低头弯腰,缓缓道:“臣唯有鞠躬尽瘁。”
    皇帝不再说话,宋恪礼就那么低着头,直到陈望轻轻扯了一下他的袖子,两人轻轻走出房中,陈望是转身前行,宋恪礼则始终是背朝房门后退出去。等到陈望和宋恪礼出门远离,司礼监掌印太监宋堂禄悄悄关上门。
    年轻皇帝终于露出一抹疲惫神色,而那位自从诞生起就有资格面圣而无需跪拜的中年儒生,忍不住叹息道:“陛下本不该放纵那徽山女子的。我虽不是庙堂中人,但也知道为人臣子,归根结底,不过积攒声望,声望两字断开,便可分为传入天子耳中的声响,事成,即是所谓简在帝心了,由上及下,位极人臣,指日可待。再者便是素来被官员口头重视心底轻视的民望,由下及上,最是逆水行舟,遍观庙堂公卿,七十年坚持身在江湖之远的‘野逸之民’齐阳龙,是集大成者,大隐隐于朝的坦坦翁桓温紧随其后,只适合做学问不适合做官的姚白峰略逊一筹,礼部侍郎晋兰亭有心却无力,真正有可能以祥符臣子身份超过永徽高度的人物,是刚才伴随宋恪礼联袂离去的陈望。那徐家父子,不是正统意义上的赵家臣子,越是如此,徐凤年此人攫取民望越多,恐怕有朝一日,要比先帝压制徐骁,更加艰辛。”
    赵篆平静道:“衍圣公是说那徐凤年有反心?”
    中年人摇头道:“恰恰相反,我一直不认为徐家父子会反心,当年西垒壁之战后,是如此,现在凉莽大战开启,无论战局如何变化,还是如此。”
    赵篆皱眉道:“岂不是自相矛盾?”
    世间唯一一个因为姓氏因为门第便可“生而为圣”的读书人,这个被离阳皇帝尊称为衍圣公的中年儒士又一次叹息,“不矛盾,陛下不该把眼光放在十年几十年内,应该更长远些。陛下,试问每一次王朝兴替,究其本源,是何缘由?”
    赵篆苦笑道:“衍圣公的考校如此之大,朕委实不知如何从小处破题。若是说些空泛言辞,别说衍圣公,就是朕自己也觉得可笑。”
    儒士摇头道:“陛下错了,大错特错了。”
    赵篆诚恳道:“恳请衍圣公解惑,在这里,你我二人,无不可言之事,无可不说之话。”
    衍圣公府当代家主的中年人,没有半点寻常臣子那种达到炉火纯青境界的诚惶诚恐,只是淡然道:“道家圣人推崇‘绝圣弃智,绝仁弃义’八字,后世看来,就算不去腹诽,也难免满头雾水。之所以如此,在于千百年来,读书渐易,识字更多,人心机变随之横生泛滥,道家圣人那八字,如治理洪水只用一个堵字,早期蓄水不深,可行,时过境迁,则不可行,当初的汗牛充栋和连篇累牍,变成了如今的稚童手捧一本书即是数万言,陛下,我儒家讲礼乐谈仁义,为读书之人订立规矩,堵疏结合,规矩与规矩之间留下空隙,以供世人遵循礼仪而通行,既是顺势而为,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中年人抬头望向一座牌位,“如果说首重礼乐,是我儒家为天子开出的一份治国药方,那么独尊儒术,是大奉朝开国皇帝对儒家的一份还礼。天下兴亡事的根本,其实正是被很多人……也包括陛下在内给看成仅是泛泛之谈的礼乐崩坏,礼乐崩坏,仁义忠信便成为无根浮萍。外戚干政,宦官乱政,藩镇割据,党争祸国,甚至是皇帝怠政,哪一件不是不合礼之事?也许陛下会说知易行难,说那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谁都懂,但是人非圣贤,而且天下何其之大,疆土何其之广,臣民何其之多,作为君王,哪里看得出那第一窝蚁穴来自何处,何时,何人?陛下可是这般认为的?”
    赵篆笑了笑,“见微知著,叩指长生,那可是指玄高手才有境界啊。朕读书还算马马虎虎,习武真是要了命了。”
    中年人也会心一笑,伸手张开五指虚空一抓,“话说回来,徐凤年之所以是本朝的心腹大患,不是他不忠,甚至不是什么不义,更不是他不讲礼,事实上,这位年轻藩王也许很多事情都不讲理,但在我眼中,比太多太多读书人都要懂礼。只是他徐凤年与张巨鹿如出一辙,为社稷谋,却未必肯一心一意为君王谋。张巨鹿为天下寒士树立起一道龙门,也许不出三百年,当皇帝坐龙椅就完全不用讲究出身了,加上又有徐凤年无形中的推波助澜,朝廷压制北凉越深,徐家立功越大,这种趋势甚至会缩短一百年甚至是两百年,我这个衍圣公哪里什么圣人,看不到黄龙士所看到的那么远,只能尽力去做好眼皮子底下的事情而已。很多先贤,初衷很好,不惜以死为后世走出一条新路,但是可惜后人未必会因此而感激涕零啊,脚下可走的道路越多,反而越去想着取巧,当初百家争鸣,民智大开,于是道家圣人的无为而治,彻底沦为空谈,君王梦寐以求的垂拱而治,更是奢望,也许将来终究有一天,我儒家也是这般深陷困境……作为一国之君,先帝其实已经足够英明,可惜遇上了徐骁和张巨鹿……”
    中年人没有继续说下去,有些感慨道:“我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治国远不如张巨鹿,谋国远不如元本溪,守国远不如徐凤年,乱国远不如谢观应,眼光更是远不如黄龙士。但是我有一点是他们做不到,或者准确说是他们不愿去做的,那就是恪守本分。今天之所以特意让陛下带上宋恪礼,很简单,就是喜欢他的那个名字,也想着那个被陛下寄予厚望的陈望能够明白其中苦心。”
    赵篆转头看着这位一年到头足不出户的张家读书人,突然想到一桩名动三教的公案,当代衍圣公年轻时,家中有南宗高僧远道而来,府上有其他客人接连问了三个问题,杀一人而救百人,和尚你杀不杀?杀百人而救万人,杀不杀?杀万人而救百万人,杀不杀?那位高僧默然无语,不知是无言以对,还是有了答案却难以启齿。据说当时尚未世袭罔替衍圣公的那个年轻人便拍案而起,勃然大怒,斥责僧人根本就是执着于己身成佛而不敢开杀戒救众生,是那“狗屁的僧人”!
    中年人突然说道:“这趟入京,除了答应陛下会动身去广陵道应对那转入霸道的曹长卿,再就是想告诉陛下一件事。”
    赵篆点头道:“衍圣公请说。”
    “北凉铁骑可以在。”
    中年人略作停顿后,沉声道:“但是徐凤年必须死。尤其当北凉万一大胜北莽后,更是如此!”
    赵篆面无表情嗯了一声。
    中年儒士率先转身走向房门,推门而出,跨过门槛后,日在中天,他望向高空,抬手遮了遮刺眼的阳光,轻声呢喃:“原来是狗屁的圣人。”
    ……
    陈望独自行走在宫中,停下脚步,掏出那一小片愈久弥香的奇楠,放在鼻尖嗅了嗅,抬头遥望远方,轻轻喂了一声。
    太安城无风也无雨,你那里呢?
    第197章 风起西北陇上(上)
    风起北凉陇上。
    在凉州流州接壤的边境,一队车马十余人由东往西缓缓而行,有掀起帘子坐到车厢外的古稀老人,有在马车附近小心护卫的中年骑士,也有被西北塞外天高地阔风光吸引的年轻男女,终于忍不住开始策马狂奔相互比拼骑术,在车队的首尾,各有两名江湖草莽之气浓重的稳重男子时不时注意周遭,以防不测。显然是这支车队主心骨人物的白发老人轻声感慨道:“立夏至,斗指东南,本该是万物至此皆长大的大好节气。草木尚且如此,可这人啊,却不知道要死多少。”
    马夫是个差不多岁数的老人,不过因为是武道宗师的缘故,相比身后好友的老态尽显,气机茂盛许多。听到相识大半辈子的老友这番感慨后,也不说话。在心底,他很费解好友既然出山了,为何不选择在太安城施展抱负,就算比起“吾曹不出如苍生何”的中书令略有逊色,但肯定也差不远了,至少也能与刚刚成为第一位六馆学士的理学大家姚白峰不相上下。可既然老友说要来兵荒马乱的北凉走一遭,他当然不会拒绝,二话不说就带着两位与自己一样不屑参加什么武林大会的江湖晚辈,护送好友一行人从上阴学宫进入位于西北边陲的北凉道。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底线,那就是如果老友是直奔凉州清凉山,那他就只送行到凉州州城外,绝对不会入城半步。毕竟当年老凉王率领徐家铁骑马踏江湖,其中就有他所在的宗门。哪怕这么多年过去了,早已金盆洗手退隐山林,老人的心结仍未解开。所幸这趟西北之行,他们仅是在幽州葫芦口的霞光城外逛荡了一圈,然后就进入凉州却绕过清凉山赶赴流州青苍城。而北凉王府对此也有意无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骚扰他们,虽然说起来北凉二郡主徐渭熊还是身后好友韩谷子的入室弟子之一,车队中的许煌司马灿刘端懋几人更是她的同门师兄弟。
    在上阴学宫声名直追大祭酒齐阳龙的老人轻声笑道:“立夏了,这一天,离阳皇帝按例要率领文武百官去太安城南郊迎夏,无论是以往朝会必然身穿正黄龙袍的皇帝,还是那些进退朝会皆黄紫的朝堂公卿,在这一天都要在礼部官员不厌其烦的提醒下务必一律身穿朱红礼服,礼散后,皇帝就会开启宫中冰窖,将去年冬季储藏的冰块赐予被吏部考评为上等的官员。可惜我那个担任兵部侍郎的不记名弟子许拱,有些被他的徐师妹牵连,只得留在两辽巡边,否则必然会有他一份。对了,老宋,你们家乡那边有辞春入夏喝‘饯春酒’的习俗吧?”
    马夫点了点头,闷声闷气道:“出发时带的酒早就喝完了,在那个陵州买米刺史的提议下,北凉境内如今处处禁酒,最多买到那种绿蚁酒,这酒,我不乐意喝。”


同类推荐: 禁忌之花(百合、人和妖、1对1)假拉洋片(兄妹骨科)快穿之睡了反派以后(H)《地主家的娇媳妇》高H1v1人类消失之后(nph人外)恶役千金屡败屡战麝香之梦(NPH)秉烛夜照【1V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