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PO文学
首页重生大时代之1993 第188章,人民文学的采访(求订阅!)

第188章,人民文学的采访(求订阅!)

    <!--go-->陶歌点头,没有怀疑。
    她刚才认真抽读了16本书,每本书都挑有笔记的页码细细读了一段,发现那些读书感悟并不是随便写写的。
    而是每一条读后感都有很深的文字功底,每一条都有很深的立意。
    又瞟一眼书墙,陶歌忽的有点佩服这年轻人了。
    来之前都觉得他可能是那种极有天赋的天才。
    可实际触摸后,才发觉了不起的天赋背后,是刻苦与扎实。
    张宣给她倒一杯茶。
    陶歌接过茶杯小口抿了抿,放下杯子,抬起右手腕看了看表,就问张宣:
    “你准备好了吗?”
    张宣笑着点头,没接话,一脸的轻松写意。
    见状,陶歌也是坐在了对面椅子上,接过助理的文件稿页翻了翻,就微笑着对张宣讲:
    “这次采访,我希望是一次和朋友约好的时间漫游。
    今天我们要聊聊你的创作,聊聊比一本小说更漫长的创作周期中,你的创作心态与生活的变化。
    你书里写到了苦难,写了这片土地曾经所经历的。但我还是更感兴趣,你是怎么“狠心”让笔下人物面对那些苦难的?”
    张宣笑了笑,随即收敛表情,肃穆地说:
    “我曾经的生活就是苦难。我是在苦难中摸爬打滚过来的,我并不觉得苦难是有什么不可以面对的,相反,只有经历了苦难,才会品味出人世间的甘甜。
    风声这本小说,我主要是想写人与苦难的斗争,缅怀大变革时期那些先烈在苦难中做出的斗争。
    当有一天一群人不害怕苦难,一个国家不害怕苦难时,甚至是对苦难能够亲近起来的时候,这群人、这个国家是非常强大的。”
    陶歌听得笑了,给了一赞叹的表情后,就正式开启了今天的采访。
    陶歌说:“我们先从“风声”的外围开始聊吧?”
    张宣点头:“好,“风声”确实也有很多有意思的可以聊。”
    陶歌问:“我了解到,你之前有用“三月”这个笔名在知音和青年文摘上发表过文章,这个时间持续了一年。
    而后你突然给人民文学投了“风声”,前后的笔力结构和文风差别很大,这两者之间存在有隐秘的联系吗?”
    奶奶个熊!
    就知道这些烂事瞒不了人,就知道会被翻出来…
    内心郁闷至极,张宣表面却非常镇定地回答道:
    “今天下午你也了解到,我以前的生活并不如意,几万块的外债甚至让我家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那时为了生计,为了稿费改变吃红薯饭的困境,才尝试着给知音和青年文摘投稿,只是没想到我一投一个准,一投一个准。”
    说到这,张宣情不自禁笑了笑,继续道:
    “你还别说,就是因为屡投屡中,我才发现自己有写作天赋的。
    后来日子慢慢好起来了,我发现只给知音和青年文摘供稿没什么难度,甚至觉得有些浪费时间。
    于是我萌生了一个念头,萌生了为什么不写一点高深的东西出来呢?
    然后蹒跚地上路了。
    每天开始狠补军事谍战方面的书,开始写风声,想看看自己是不是这块料。”
    陶歌笑说:“事实是你写出来了,确证你是这块料。”
    张宣点头说:“我也认为我是有写东西的天赋的。
    这种天赋主要体现在摸得到方向、忍得住煎熬,可以用一个晚上想一句话、想一段情节、想一个故事。
    我精益求精,甚至到了着魔地程度,有时候为了一句话一个想法,我甚至会推倒重来,从头开始,以至于我耗费了大量时间,堆积了很多版本的废稿。”
    陶歌问:“你一共改了几版,那些废稿还在吗?”
    张宣说:“废稿也是稿啊,这也是我的心血,自然在。”
    陶歌问,“我可以看看吗?”
    张宣说:“当然可以。我是知道你们这类人的,不给你看,你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说着,两人默契一笑。
    张宣打开抽屉,把位置让出来。
    陶歌看着满满三抽屉的稿子,看着整摞整摞的手写稿子,头都晕了,内心非常震惊!
    她数了数。
    一版。
    两版。
    三版。
    …
    …
    十三版。
    一共十三个修改版本。
    陶歌上手拿起其中的一部分翻阅,看着一丝不苟的漂亮钢笔字,看着前后不同版本不同内容的改动,她心里越来越吃惊。
    某一刻,只见她手一招,让摄影大哥给抽屉拍特写。
    陶歌感叹道:“这才是最宝贵的财富,能看到这一幕,我们不虚此行。”
    接着她转头问张宣:“你写风声花了很多时间,花了很多心血吧。”
    张宣安静几秒,沉声说:“是啊,花了很多精力,为了写风声,过去一年我每天只睡两个小时,每天都坚持到鸡打鸣,每天都能看到凌晨四点的上村是什么景象。”
    闻言,陶歌观摩着这张年轻到过分的脸,观摩着这双被深邃和沧桑填满的眼睛,心猛地一颤,满是钦佩。
    拍完特写,各自回到位置上。
    陶歌问:“当时你为什么想到写风声,为什么写谍战题材,你最初的灵感来源于哪里?”
    对这些问题,他早有准备。
    张宣起身从书架上拿起一本书,说:
    “当时我正在看王央乐先生翻译的博尔赫斯的一个短篇小说集,里面有一篇小说《交叉小径的花园》,现在都把它译成《小径分岔的花园》。
    这是一本间谍小说,讲的是欧战时期一个德国间谍,在被英国间谍追杀的情况下如何把一个情报传给上司的故事。
    当时我看完后久久不能平静,内心被触动到了。想到自己国家曾经经历过的苦难,想到村里那些退伍老人讲过的故事,我好像抓住了什么,我就下决定写了。”
    陶歌说:“我研究过你的小说,常让我勾连起你和博尔赫斯的关系,没想到你的小说背后还真荡着博尔赫斯的“幽灵”。
    这或许可以找到你小说与众不同的密钥。下次有机会,我们可以就这个问题聊聊。”
    张宣摊摊手:“其实这没什么,现在就可以聊。你读过“圣经”吗?”
    陶歌回答:“我曾在牛津大学留学时,借朋友的读过。”
    张宣说:“我虽然不是基督徒,但偶然看过一次“圣经”,对里面的故事是了解的。
    圣经的四部福音书: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记述的是一个人,即耶稣的生平故事。
    四部福音书各自为营,有同有异,既冲突又补漏,给了我创作“风声”的灵感。
    “风声是“一事三说。我D说,GD说,作者说。所以,要论一事多说的源头,不在“罗生门”,在圣经。我也是因为有了启发,才创作出纲目式的结构写法。”
    陶歌问:“这些盘根错节的写作秘道,你不说没人能看清楚。这也提醒包括我在内的所谓专业读者,对一个作家的个人写作史,或者说写作逻辑的复原和再现,不能单单依赖作品发表的时间和刊物等这些表面信息。
    作家的写作,从获得灵感到最后瓜熟蒂落是个相当漫长的生长过程。
    同时我发现,“风声”的写作过程其实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述同一个故事。你好像很享受这种快乐?”
    张宣回答道:“我喜欢对一个故事颠三倒四地写。好小说都是改出来的,我迷信这个。“风声”也是这样反复琢磨出来的,只是这个过程一点都不快乐,而是充满挑战。”
    陶歌问:“你擅长拿捏读者的心窍,设置小说世界的明与暗,然后摇身一变作为一个自由出没于明暗世界的亲历者出场,把在黑暗中跌跌撞撞的摸索说了出来,获得了对黑暗包裹的一切命名的权力,而且是世界之“暗”最可靠的“传”人。对于我们生活的世界,难道那些被照亮的部分,真的就那样可靠吗?”
    张宣说:“我并不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害怕黑暗、残暴的人性,又渴求去揭露。”
    陶歌问:“风声”里我看到一种非常稳定的结构:面对同一段往事,不同的当事人有不同的“回忆”,读者先要听潘老回忆的“东风”,再听顾小梦回忆的“西风”,最后还要跨越时间去感受“我”所叙述的“静风”。
    这是一种很后现代的多元主义风格,背后的逻辑是承认真相是无限的,而能够被记录下来的历史记忆只是一种“小真相”。
    换句话说,它把记忆认定为一种社会活动,通过每个个体的差异之中的记忆来修正那些记忆的“标准像”。
    你之前提到了“四福音书”对风声的“照亮”。事实上,我们如今很难说后现代主义和“圣经”式的叙事究竟是谁先发现了谁,它们好像是同时向我们扑过来的。
    在先锋叙事逐渐退场的今日,我们似乎更倾向于把解构带来的那种后现代主义本身视为一种相对主义,认为后现代的背后还有一个真相。
    说了这么多,我想知道的是,“东风”“西风”和“静风”三重叙述,你觉得这样一种对峙的叙事结构,究竟把历史的真实或文学的真实带到了怎样的境地?”
    张宣回答:“你应该知道,真实的生活里,其实充塞着太多的不真实和荒诞。
    甚至比小说还荒诞。
    而小说有虚构的特权,却被剥夺了不真实的最小权力。“风声”中笨重的窃听设备绝不能被针孔探头替代,院子里的竹林不能换成椰子树林,否则就虚假了。
    小说中任何一个失真的物件、反常的细节都可能是致命的,因为赋予它虚构的特权就是要高保真,杜绝虚假。所以,海明威说,他不允许任何不真实进入到他的小说里。”
    陶歌认可这观点,话题一转就问:
    “再说说“风声”的发表吧,好像争了一个第一。你要知道,人民文学以前不发长篇小说的,你当时怎么会把它投给一个不发表长篇的杂志?”
    张宣晕乎了,自己怎么没注意这个呢?
    但没关系,忽悠咱也是有天赋的,谁不会呢?
    于是一脸无奈地样子笑着回答:“你知道我的家庭背景,知道我也是个学生,在文学这条路上没太大认知和人脉,我就听过人民文学,我也坚信自己作品的质量。”
    说到这,张宣停了停,自我揭露说:“其实你不知道,我当时把稿子寄给你们人民文学后,一直在等消息。
    左等啊右等啊,20多天就过去了,我那时候也挺心急的,以为稿子石沉大海了呢。
    哪晓得你们人民文学还有不发表长篇小说的事情啊。
    说真的,要是知道了这点,我说不定还真就不敢投了。现在想想,有时候无知也是一种幸福。”
    听他这么调侃自己,陶歌笑出了声。
    就连摄影大哥和助理都跟着咧开了嘴。
    陶歌笑道:“还好你投了人民文学,不然我们就错过了这么优秀的作品。”
    张宣说:“谢谢。”
    陶歌问:““风声”马上就连载完,明年4月份就要实体出版了,你对此有什么想说的吗?有什么期待吗?”
    张宣端正身子说:“我希望“风声”能成为畅销书,比今年的热门“白鹿原”和“废都”还畅销的书。”
    陶歌睁大眼睛,紧着问:“你是说,“风声”比“白鹿原”和“废都”写的还好吗?”
    嘿!
    这娘们仁慈了一晚上,终于设套了。
    这是要引战?
    不过张宣两世为人,无所畏惧,不怕开战,不怕和成名的作家隔空对骂。
    按营销学的角度讲:要想书有知名度,要想迅速打开市场,这一步还真少不了。
    酒香还怕巷子深呢。
    自己现在跟老陈和老贾比起来,就是一无名小卒。
    骂就骂,怕什么?
    骂得越厉害,老夫的名气就越大,书就卖得越好。
    至于招黑?
    无所谓的,就算自己现在不跟他们骂战,等日后名气起来了,在一个圈子里,新人还是要被老人打压的。
    这是一个定律,谁也逃不脱的定律。
    都是迟早的事,那还有什么可以怕的呢?
    再说了,骂一骂,也算是为下一部小说“潜伏”铺路了。
    面对陶歌的期待,面对陶歌那咄咄逼人的眼神,张宣沉吟一阵,就道:
    “白鹿原和废都我看过,写得非常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
    说着,老男人话锋一转。
    ps:求订阅!求月票!


同类推荐: 梵行穿书之欲欲仙途(NP)女配她只想上床(快穿)顶级暴徒碎玉成欢(np)快穿之渣女翻车纪事[H][快穿]与魔女的交易穿越到里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