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与陈景润做出了相似贡献的潘承洞和王元,却并没有收获多少社会声望。相对于陈景润证明了1+2,潘承洞证明的1+5,王元和潘承洞共同证明的1+4在学术上并不逊色,按道理说,大家都没有最终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本应该是不相上下的,但结果并不如此。
相比前人,杨锐更知道这种成果与声望不符的情况,他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在意舆论和宣传的,采访和新闻都没有断过。
辅酶Q10的生产工艺的问题,却是杨锐一直不怎么在意的部分,没想到今天放出来,一下子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
蒋同化顿时感受到了深刻的威胁。
他对GMP委员会也是有野望的,不希望看到杨锐这种意外因素的出现。
作为半官僚化的学者,蒋同化其实不怕那些脱离一线的学者,比项目比后台,他有卫生部的支持,这就足够了。
同样的,蒋同化也不怕那些精力不济的老年人,做《药品生产管理规定》就像是古代的修史一样,这是一项漫长而严酷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体力和精力的储备,老年人的经验再多,也是有心无力。
反而是杨锐这样的学者,对蒋同化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在失去梁策以后,蒋同化更是缺少强硬的工具。
当然,蒋同化并不觉得杨锐有能力执掌GMP委员会,他自己甚至都只是将此当做一个目标而已。能够产生充足的影响力就不容易了,蒋同化更担心的是杨锐会抵消自己的部分影响。
“梁策真走了?”范成义又担心的问了一句。
蒋同化回看他一眼,道:“不走怎么办?”
“明年估计还有一次补选,这次不行,下次来也一样。”范成义更像是安慰自己。
蒋同化笑了笑,心里却不以为然,就梁策的心理素质,他是承担不起再一次补选了。
“我去会会杨锐。”蒋同化见身边几位同僚都是士气不振的模样,却是决定再开荒一次杨锐。
范成义等人假意阻拦一番,就由着蒋同化去了。
第890章 也许很快
“影响因素的控制标准是个麻烦事,但我觉得应当是首批去做的工作。我们要做药品的质量控制,那就必须是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所有可能影响药品质量和药品稳定性的因素,进行排查,并且,等于是对这些因素承担监控责任……”杨锐站在人群当中,泛泛而谈,内容却并不空洞。
挤进来的蒋同化本来准备听两句话,就趁机发难的——他刚刚到场,虽然听范成义说的杨锐很厉害的样子,还是有些不以为然。
有理论有实践说起来容易,实际上哪里有那么简单。
蒋同化自认在卫生系统里混了十几年了,也不敢说是知道多少,中国的制药业的水平就是这样,卫生系统内的职权繁多,一样了解一点,最后面略广一点,深度就很难讲了。
蒋同化仗着自己的年纪大,觉得还是能抓住杨锐一点破绽的。
然而,蒋同化同志听杨锐讲了一大段,愣是不知道该如何插口。
要说听不懂,那不至于,但要找麻烦,那就差远了。
蒋同化现在有点像是听课的状态,课程能听懂,但也就仅限于听懂的状态。
这样子不行啊!
蒋同化都能感觉到背后奇怪的目光了。
“时间差不多了,是不是该吃饭了。”蒋同化站了一会,靠近一位相熟的委员,用稍微大一点的音量说话,听起来像是两人说话。
“才6点。”
“今天太忙,饿了。”蒋同化摸着肚子。他的想法,反正先打断杨锐的意气风发的发言再说。
范成义等人纷纷配合,开会以后吃大餐是惯例,聊天的人也不奇怪。
杨锐顺势结束了他的讲演,有意无意的转头,将目光落在了蒋同化的脸上。
蒋同化的目光躲闪开来。这样的手段太小气,实在是上不得台面。
杨锐更没有将之放在眼里。
如果说梁策对杨锐还有些许的威胁的话——就像是杨锐自己在西寨子乡的权力无边无际一样,梁策在卫生部系统内能够动用的手段,无论如何都是少不了的——蒋同化对杨锐的威胁就小的可怜。
无论是学术还是背景,蒋同化其实都比不上杨锐。学术不用多说,已有诺贝尔奖提名的杨锐,在这方面完爆国内成吨的学者,就是比背景,蒋同化的狐假虎威,也没有杨锐的北大门生好用。蔡教授和伍洪波教授对杨锐的支持,基本是火力无限级别的,梁家对没有梁策的蒋同化的支持,就着实有限的紧了。
除了小招数,蒋同化也实在没有什么办法对付杨锐。
本着知己知彼的心态,蒋同化到了饭桌上,就特意坐到了同桌。
一会儿,大家又是谈起了药品生产,以及质量控制等等话题。
杨锐仍然保持着谈话中心的地位,令蒋同化很是无奈,他插了几次话,都被杨锐轻描淡写的弹了回去。
这是没办法的事,杨锐知道的比他多,根本就不用刻意为之。
这种谈话,杨锐还真用不着脑海中的知识。
药品生产是杨锐过去两年做的最多的工作之一,尤其是辅酶Q10,换了三种生产工艺,给了杨锐极大的学习空间。
除了药厂里爬出来的学者,能有这种经历的学者,真没有几个。
第1441页
同类推荐:
梵行、
穿书之欲欲仙途(NP)、
女配她只想上床(快穿)、
顶级暴徒、
碎玉成欢(np)、
快穿之渣女翻车纪事[H]、
[快穿]与魔女的交易、
(快穿)插足者、